首页 > 文史

真正的包青天:包拯系白面书生 身高仅1.65米

包拯,一位自古以来就很有名的官员,也是一位贤惠的人。在人们心目中,永恒的“包青天”。随着歌剧和电视剧的传播,包公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妇女和儿童都很有名。然而,包公的故事更多的是传说,更多的是人们期待清官的精神寄托。他坚持执法,诚实,代代相传,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舞台上的包公形象和现实中的包拯

塑造和传播包拯形象始于其面前。包公戏起源于宋代,在元代蓬勃发展,从明清到现代,不断发展,推陈出新,深受人们喜爱。元代现有公案戏18种,写包公审案中有11种,如无名氏《包待制陈州卖米》、关汉卿的《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等;明清时期又诞生了20种。明代100种里包公戏《元曲选》占10种;打开《京剧剧目初探》,可以找到34出包公戏《金丸记》、《桃花记》、《胭脂记》、《珍珠记》、《双钉案》、《正朝阳》、《铡美案》、《赤桑镇》、《铡包勉》、《砸銮驾》、《打龙袍》等保留剧目持久。1993~1995年,台湾电视连续剧《包青天》风靡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东南亚和欧美华人社会。

[img]121207[/img]

按照“铁面无私”,舞台上的包公形象逐渐有了“定规”,即“相貂”(帽翅加长的宰相帽)、“黑满”(乌黑浓密的飘胸长须)、黑蟒(袍)、厚底(靴子),额头上长着“月牙”,这个月牙有“上昭日月”的意思,黑脸(铁面)包公一出现,就明显不同于其他人物。头脸黑,眉心悬月牙,负责阴阳两界,断案如神。这是戏曲中的包拯形象。

历史上包公是什么样的人?开封包公研究会副会长李良学分析说:“宋代史书中没有包公黑脸的文字,说明包拯的脸不黑,是白面书生。那包拯的脸后来是怎么变黑的呢?又有什么意义呢?包拯的黑脸是元明以来戏剧化妆师设计的杰作。它象征着包拯无私执法的精神。它只是一个文艺形象,与包拯的原貌无关。“包拯的个子也不高(根据1973年合肥肥东大兴集发现的包拯墓,专家分析包拯的个子只有1.65米左右)。包公升堂断案过程中一般有两种道具。一是独角兽。传说中断案件的神物,“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就用角顶坏人”。包拯公案上有独角兽,以示“曲直明鉴”。二是三口铜台。龙头割皇亲国戚,虎头割贪官污吏,狗头割市场刁民。史书上没有记载,也没有事实。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公孙先生、南侠展昭出现在舞台上。那些精彩的情节来自清代石玉昆的《三侠五义》,但在戏剧手法上描述他的破案故事更为精彩。

包拯是一名实干家。61岁时,他被任命为三名司令,负责国民经济工作,展示了经济改革的天赋。例如,他将“科率”改为“和平”,即朝廷以公平价格购买农民要支付的物资;免除部分地区的“变更”,即废除农民将粮食转化为现金纳税的规定。两年后,包拯被提升为中央副使,相当于负责军事的副国防部长。到目前为止,包拯正式进入了中央执政官的行列。一年后,包拯去世了,开封的人民并不难过。皇帝亲自到包家吊唁,并宣布暂停一天以示哀悼。当宋仁宗看到包家这么节俭,又听说他“家里节俭,衣服和衣服都像以前的太监一样饮食”时,他不禁感慨!


真正的包青天:包拯系白面书生 身高仅1.65米真正的包青天:包拯系白面书生 身高仅1.65米

,,,

  • 为什么包公包庇通奸犯?大清官断案讲法理也讲道理
  • 包拯(999年5月28日至1062年7月3日)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著称。进士五年(1027年)仁宗天圣。对...

  • 宋太祖暴死谜雾是情杀?还是权利的争夺而死的
  • 在历史中为了皇位,可以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只为了那无上的皇位。在历史上有个朝代定了一个兄终弟继的规矩,这就造成一位伟...

  • 苏洵简介 北宋时期著名的三苏之一苏琏资料介绍
  • 苏迅简介:苏迅(1009年5月22日至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作家,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

  • 大宋王朝的传奇奸臣贾似道:一代权臣的误国之路
  • 一个朝代的兴起,必然离不开许多才俊之士的共同努力,一个王朝的灭亡,同样由于一群群的蛀虫侵蚀所致,如夫差时期的伯海为秦...

  • 宋仁宗:历史上最宽仁的皇帝之一却也难过美人关
  • 说起中国古代的明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这样的皇帝一定会是热门的选项。而宋仁宗,...

  • 为什么苏轼要求从[天堂]杭州到贫困山区工作?
  • 作为一名“地师级”领导,他愿意在贫穷落后的地区工作,与那里的人民同甘共苦,经常挖野菜充饥。。。这样一个好的干部不是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