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哪个更真实?
荷兰华士·胡博用他的两幅慈禧油画肖像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百年的谜。这两幅画有不同的外表细节和不同的精神气质。原因是什么?哪幅画更接近慈禧晚年的真实面貌?
如果慈禧知道画家为她画了另一幅肖像,她会对他说:“Good”吗?
当一位荷兰画家把他画的肖像样本交给慈禧审阅时,太后出人意料地用英语评价道:“Good!”
这是1905年真实发生的一幕。慈禧说这句英语并不奇怪。此前,她曾多次问吴廷芳当时是外务部的右侍郎。她怎么说英语中的“好”字。慈禧还问吴博士其他英语单词的发音。然而,也许由于潜意识的作用,她从未问过英语中使用最多的两个词——“谢谢”和“对不起”。不管怎样,说“不管怎样,说“Good证明慈禧对这幅画很满意。然而,对于画家来说,满足客户的作品一定是最真实的吗?至少这个叫华士胡博(Hubert Vos)在画家心中,大概是不这么认为。如果说“Good慈禧太后知道他此时心中的想法,只怕改用满清十大酷刑来招待这位客人。,荷兰画家还为她画了另一幅肖像,太后从未见过。
[img]119704.jpg' />
如果你参观颐和园,你可以在德和园看到一幅镶嵌在落地镜框里的油画,高234.5厘米,宽144厘米。画中的慈禧坐在硬木椅上,透视合理,安详逼真,保养极佳。安娜·范·格里文森,2007年从荷兰来修复这幅油画的文物专家,评论道:“你几乎可以感觉到太后脸颊上的脂粉质地。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都认为这是慈禧油画中最真实、最准确的一幅。得到这样的评价离不开华士胡博的艺术造诣。
华士胡博,本名Hubertt, Vos,1855年出生于荷兰,在中国期间曾被称为胡博·华士,但被清朝官员提醒,中国姓应该在前面,所以他改名为华士·胡博。他是荷兰最好的肖像画家,曾为荷兰女王、朝鲜国王、李鸿章、袁世凯等画过肖像。他是欧洲第一位重视有色人种肖像画的艺术家,也是唯一一位为慈禧画像的男性画家。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德和园的画并不是华士·胡博为慈禧画的唯一肖像。1906年,他在巴黎画廊展出了另一幅慈禧画像。画中的慈禧没有德和园所存油画中的善良和温柔,而是表情咄咄逼人。在展览中,一些报纸和杂志评论了这幅画——“最好的是眼睛,让人们看一会儿必须避免,好像东方太后在你面前,肆意燃烧她的权力和淫秽。”这幅画现存于哈佛大学福格美术博物馆。
慈禧的真面目是什么,颐和园和巴黎画廊?
那么,这两幅画中哪一幅更接近真正的慈禧呢?虽然华士·胡博曾两次访问清末的中国,但他只有一次机会看到慈禧并为她画像。
1899年,华士胡博第一次来中国。这次旅行很浪漫。这是他在世界各地结婚旅行的一站。他娶了夏威夷公主凯克拉尼(当时,在女王的统治下,夏威夷还没有并入美国)。在中国,他曾为庆亲王奕匡、李鸿章、袁世凯等画像,并提出为慈禧和光绪画像,但没有得到积极回应。但这些画还是给他带来了机会。1905年,慈禧命人邀请华士·胡博来中国为自己画像。据说她看到了胡博为奕匡画的肖像,非常欣赏。
经伍廷芳邀请,胡博于1905年6月来到北京。从6月20日开始,画了四遍,但他不知道画的地方。他的描述说,他从部门衙门和伍廷芳一起去画像,“当我走进城关时,我看到荷塘环绕着花园,乘船进入,然后在寺庙里等待太后的到来。后人估计,胡博画的地方是中南海,靠近慈禧当时经常居住的仪鸾殿。胡博回忆说,当时“光从左侧射来”,这是巴黎展出的画面的鲜明特征。在这里,胡博画了肖像样,然后在酒店完成了作品,并在获得奖励后离开了中国。三年后,慈禧去世了,胡博再也没见过这位太后。
[img]119705.jpg' />
可以推断,这两幅画都描绘了1905年69岁的慈禧。显然,在巴黎展出的慈禧肖像更符合这个年龄。
也有相反结论的证据。@ 当时慈禧的照片中,其形象更接近德和园的画像。有人回忆说,慈禧晚年保养得很好,看起来比真实年龄年轻。然而,考虑到当时的照片必须严格修改,现实生活和照片之间的差异并不少见。@ 在胡博的记忆中,画场宝座后面是竹林图案的窗帘,慈禧身边有盛开苹果的盘子,两边都有孔雀毛扇。这些都更符合德和园画像的背景。
然而,胡博在他的记忆中说,他最初试图画的慈禧肖像是“希望画出一幅背景黑暗、略带神秘色彩的画”。慈禧在巴黎展出的肖像就是这样,背景中隐约可见一条龙。也许这幅画是胡博心中理想的创作?
慈禧不想要一幅完全真实的肖像
不妨看看胡博对绘画过程的详细描述。他说,在巴黎展出的慈禧肖像是在离开中国后参照他在北京画的样品绘制的。这个样本显然不是慈禧审阅的样本,而是他在6月20日第一次绘制后制作的另一个样本。这是,在6月20日绘画完成样品后,清廷提出了一系列的变化要求,包括:去除眼睛、鼻子等地方的阴影,增加眼睛,直眉毛,向上嘴角,丰满嘴唇。据说这是慈禧亲自提出的要求。
根据这一要求,胡博完成了第二个样品。首先,经过载振等人的审查,他感到满意,然后再次转移到慈禧身上。这一次,慈禧提议睁开眼睛。这样,修改后的样品就成为了德和公园保存肖像的蓝图。可以看出,这些修改意见在德和公园的肖像中得到了充分的响应。胡博也明白,慈禧并不想要一幅完全真实的肖像,就像她推测的那样。
巴黎画廊里的慈禧眼睛上下都有明显的阴影,突出了眼袋的存在,明显画出了弯曲的眉骨,说明慈禧的眉毛是重新画出来的。鼻梁更结实,突出了前额的四川字,嘴角明显向下弯曲,嘴唇棱角分明——在西方,这可能是一种表达人物决心力强的手段,但在东方人看来,有点女孩和男人,可能会感到不舒服。也许正是这一点,慈禧才要求修改。
可以推断,巴黎画廊的作品更接近胡博的第一个样品。换句话说,它更接近真正的慈禧。胡博在制作第一个样品时,目的必须尽可能真实。
仔细看这幅肖像,就像胡博对慈禧的描述一样——“坐直,表现出坚强的意志,脸上的皱纹也有深刻的意义。”只有这样一个艰难的那拉,才能解释那个时代令人震惊的过去。
揭开清末皇太后慈禧肖像留下的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