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谈判
作为晚清第一个外交官,李鸿章多次代表清政府与其他国家进行谈判,其中最著名的是中日战争后李鸿章与日本的谈判。当时中日战争刚刚结束,中国作为战败国前往日本讨论《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
在日本谈判期间,李鸿章作为战败国的代表,在谈判初期处于劣势,但李鸿章是一名军人,他有一种不屈不挠、不妥协的精神。谈判开始前,李鸿章遭到日本人的袭击,面部受伤。李鸿章很好地把握了日本人挑起事故的情况,并向日本提出了减少赔银数量的条件。日本同意了李鸿章的要求,因为它担心中国人会遇到麻烦。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李鸿章保持着不卑不亢的态度,在日本政府的威胁和诱惑下坚持不妥协,最终在他的努力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中国的损失。
后来,李鸿章回忆起谈判,感慨地说:“与日本的谈判相当于一个城市联盟。如果你输给了别人,还有什么好谈的?当我去谈判时,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尽量减少国家的损失。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国家的银可以少一两,土地可以留下一边。”。虽然李鸿章没有改变《马关条约》的本质,但他的谈判在晚清历史上极其重要。
[img]119429.jpg' />
李鸿章只是一个臣子,即使他雄心勃勃,善于谈判,也无法改变清政府的命运。
李鸿章淮军
淮军,又称淮勇,是李鸿章建立的一支军队。晚清时期,这支军队主要负责国家的保卫工作,多次参与太平天国运动的镇压和对列强的反侵略战争。
淮军由李鸿章于1862年成立,位于清代安庆。这支军队是李鸿章在曾国藩的指示下招募的一些勇敢的士兵建立的。成立初期,人数多达6500人。淮军一成立,就被派往上海参加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活动结束后,淮军人数扩大了6万多人,随后淮军被派往江苏和湘军配合镇压太平天国军。
[img]119430.jpg' />
在李鸿章和曾国藩的带领下,淮军扩大并补充了武装力量,淮军逐渐发展成为清政府的第一军。淮军人数众多,武装力量优于清军。同时,淮军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现代军队。与其他传统军队相比,淮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拥有水手的军队,淮军的武装力量不容低估。淮军不仅拥有普通的陆军和水手,还拥有火炮和外国枪支。由于李鸿章在成为曾国藩幕僚之前致力于团练,李鸿章为淮中挑选的将领大多来自自自己的团练队伍,后来成为民国时期的军阀。
淮军除了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镇压外,还参加了1884年中法战争、历史上著名的甲午中日战争等大大小小的战役。
由爱国大臣李鸿章建立的淮军 与日谈判的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