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兰芳的评论《杨家将》中,有一位著名的杨家将死对头。她是辽国的萧太后。萧太后实际上是当时辽国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才华横溢。历史上,杨业和他的儿子确实死于宋太宗对辽发起的“永福北伐”战争。
萧太后本名萧绰(953-1009年),小名燕燕,故又称萧燕燕,他家原姓拔里氏,后被耶律阿保机赐姓萧氏。萧绰出生在一个高级干部家庭。她的父亲萧思温是辽国四朝(辽太宗、辽世宗、辽穆宗、辽景宗)的老人。他有辽景宗(萧绰的丈夫)登基,可以说是一时的权力。母亲是燕国大长公主,也是辽穆宗的姐姐。高贵的背景和个人的聪明,让萧绰从小就表现出许多与普通女孩不同的地方。据说有一次,萧绰的几个姐妹一起做家务,几个姐妹匆匆结束了,但她一直在仔细打扫,家具打扫得整整齐齐。萧思温经常用赞美的眼光称赞她:“这个女人一定会成就大事。”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公元969年2月,辽穆宗在狩猎中被侍卫刺杀。随行的萧思温封锁了这一消息,并帮助与自己关系良好的辽世宗耶律阮次子耶律贤登上王位。凭借立功,萧思温自然加官入爵,女儿萧绰也能入宫为妃,几个月后便正式登封为皇后。然而,仅仅一年后,萧绰的父亲就被政敌高勋和女里合谋派人刺杀。父亲的死使年仅17岁的萧绰迅速成熟,她开始发挥自己的管事能力,协助体弱多病的辽景宗治理国家。在辽景宗的默许下,萧绰逐渐成为辽国所有日常政务的独立裁决者,她召集各族大臣讨论重要军国事件,最终根据各方意见做出决定。
[img]117924.bmp' />
公元982年9月,35岁的辽景宗在打猎途中死亡。他留下遗诏,让自己和萧绰的大儿子,12岁的梁王耶律隆绪的继承人,“军事大事听皇后的命”。此时,29岁的萧绰成为辽国最高统治者。
守寡的萧绰充分发挥了女性以情笼络人心的专长。她在大臣耶律斜云和韩德面前泪流满面地说:“母寡子弱,家族强,边防不靖。几位重臣上前安慰并发誓:“信任臣等,何必担心!因此,萧绰安排耶律休哥留在南京(今北京),负责南方军事,加强边防,任命娶萧绰侄女的耶律斜云为北院枢密使,管理内政事务,尤其是严格管理贵族。并采纳南院枢密使韩德让的建议,向宗室亲王下令“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使他们失去兵权,解决了内部夺位的一大隐忧。
据说萧绰和韩德从小就有婚约。辽景宗去世后不久,聪明的萧绰发现,当年的命中注定的人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才,可以作为自己的手臂。甚至有传言说萧绰私下对韩德说:“我曾许配给你,愿谐旧好。而当国的幼主也就是你的儿子。据说萧绰还派人秘密毒害了韩德让的妻子,圣宗也把韩德让当作自己的父亲。此后,萧绰任命韩德让总领禁军,负责京师宿卫。此后,韩德让出宫帐,与萧绰情同夫妻。两人出则同车,入则共帐,连接外国使臣时都不避忌。
[img]117925[/img]
统和六年九月的一天,萧绰违背了在皇宫里招待皇室官员的惯例,在韩德让的帐室里举行了宴会,招待了大臣们,给予了厚厚的奖励,并“命令大臣们分享他们的朋友,在两个世界上尽情享受”,这相当于举行了她和韩德让的婚宴,进一步披露了他们的关系。此后,韩德让逐渐成为辽国权力最大的实权人物,并被萧绰命名为耶律隆运,封晋王,建文忠王府,使韩家完成了从皇室奴隶到皇室的华丽转身。虽然这两对夫妇在辽国一手遮天,但他们所做的基本上都是为了国家利益,他们在国内进行改革,征服国外。历史上最默契的行动之一是公元1004年对北宋的南征。虽然他们没有达到战略目标,但他们迫使北宋签署了“禅源盟”,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当然,为了巩固权力,萧绰和韩德也以铁腕手段杀死了许多政敌,受到后人的批评。公元1009年,萧绰为儿子耶律隆绪举行了契丹传统柴册礼,把皇权还给耶律隆绪,结束了40多年的摄政生涯,计划去南京(现在北京)安享晚年,却因病去世,终年57岁。萧绰的死对韩德打击很大,从此韩德让郁郁寡欢,在萧绰死后的第三年公元1011年,71岁的韩德让也死了。辽圣宗耶律隆绪将韩德埋在萧绰的陵墓旁,另一边则埋葬萧绰的前夫辽景宗,成为一种非常罕见的墓葬安排。
纵观萧太后的一生,她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就是她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幸福的爱情,也获得了儿孙的孝顺。生活中有什么可求的?萧太后能得到这些机会与她的命运无关,但更离不开她高超的智慧和精于策划的头脑。当然,这也离不开辽景宗、韩德让和辽圣宗的大力支持。萧绰的生前身后都很精彩,她与前夫相处融洽,与爱人相爱轰轰烈烈,与儿子做母慈子孝,她的一生不得不令人羡慕!
萧太后嫁给韩德图什么?既收获爱情又强大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