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轻时跟随刘备,后来被抛弃投曹操,成为曹魏三朝的老兵
陈群出身名门,幼负才名,后与孔融交往,孔融素来高才傲,对陈群却极为尊敬。孔融什么样的人,由此可见陈群德才兼备(当然绝对不是一路弥衡,汗)。正史上还有很多例子,比如曹淑皇女(该死了,皇帝极度悲痛,丧仪过奢不合礼制,他便上书劝诫,由此可见正直敢言,极度礼法。此后,他制定了九品中正制,也可以看出他对礼法的重视。此外,当他的父亲陈纪任大红路时,他曾讨论过司法典刑,陈群也深入了解了这一点。从后来阻止曹公恢复肉刑可以看出。
三国初期,刘备一直像丧家之犬,奔向四方诸侯。虽然他有决心帮助汉朝,但他没有相称的力量。
究其原因,人们普遍认为他身边缺少一位经天纬地的顶级顾问。在新野得到徐舒后,刘备见面很晚。后来,他不遗余力地邀请诸葛亮出山,这反映了刘备对顾问的重视。但早在刘备在豫州做刺史的时候,他就得到了一个不朽的奇才。
陈群,长文,颍川许昌人。他出身名门,祖父任东汉太丘长,父亲任大红路。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是科举前最重要的选官制度。
刘备为豫州刺史时,陈群为别开车。当时,徐州刺史陶谦病重,把徐州交给了刘备。当时,陈群劝阻他不要接受。刘备的实力仍然很弱。现在他生活在群雄之间。一旦他接管徐州,他将与当时非常强大的袁术正面交锋,后面的吕布也准备搬家,不会让他独自吞下这块肥肉。这样,刘备就会成为公众批评的目标,背负敌人。
然而,刘备非常渴望取得成就,并没有接受陈群的建议。果然,刘备与袁术作战,吕布抓住机会攻击下邳,与袁术兵合作。刘备输了,后悔没有听陈群的建议。陈群觉得自己没有见到明朝的主人,沮丧地离开了刘备,和父亲住在徐州避难。
[img]117824[/img]
公元198年,曹操入主徐州,看中陈群,任其为司空西曹属,后转任参丞相军事。公元213年,曹操封魏公,陈群为魏国御史中丞。当时天下大乱,犯罪行为越来越频繁,陈群的父亲等人主张恢复肉刑。曹操还计划恢复肉刑。他对陈群说:“陈鸿璐(陈群之父陈纪,曾任大鸿璐)以为死刑可以加于仁恩,正是在谈这件事。你能告诉我你父亲的理论吗?陈群说:“我父亲认为汉朝废除了肉刑,增加了鞭打。这最初是出于仁慈和同情,但更多的人死于惩罚。这就是所谓的名声。从表面上看,残酷的肉刑似乎被废除了,但人们很容易犯罪,因为他们不怕犯罪。相反,更多的人死了。罪名轻,人容易犯法,实际处罚严重,伤害人民。现在用鞭打死亡的方法来代替所有不杀人的惩罚,这就是怜惜人的身体,轻视人的生命啊!钟友也同意陈群的说法,而王朗和其他大臣则认为肉刑不可恢复。虽然曹操同意陈群的说法,但由于军事未罢,他首先搁置了这一政议。
三国时期,魏、蜀、政权各自立法,其中最具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法律是魏律。鉴于汉代法律的混乱,魏明帝太和三年(公元229年)命令陈群、刘琏等人制定新的法律。陈群等人在汉九章律的基础上增加了九章,制定了十八章魏律。因为这是对汉律的改革,所以当时被称为新法律;通常被称为曹魏律,以区别于北朝的魏律。
秦汉早期法律的突出特点是复杂性。在继承的基础上,魏律对秦汉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在体例上,将《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具律”是《法经》的总则和序列,即总论性律文。“具律”在汉九章律中处于中间位置,说明汉代不把它当成具有总则性质的篇目。与后来的刑名相比,缺乏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魏律从原来的中间提到了律首的位置,突出了它的重要性,这是历代法典第一个例子的先例。
《魏律》第十八章分别是:刑事、盗法、劫略、贼法、盗法、毁法、告劾、系讯、断狱、欺诈、请亡、兴善、缺留、偿赃、户律、捕律、杂律、免坐。魏律的新篇目是注意到之前法律的缺陷,“篇少则文荒,文荒则事寡,事寡则罪露”。因此,“今制新律,宜都总事,多篇章”。重新整合汉律不同篇目中内容相似的法律规定,创造新的目标。这样,《魏律》与汉律相比,在文章和内容上名实一致,解决了两汉法律名实不一致的混乱现象。《魏律》还将维护官僚贵族特权的“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取消了汉律中的宫刑,缩小了族刑连坐范围,将法定刑分为七种:死刑、昆刑、完刑、赎罪、罚金和杂抵罪。
青龙三年(公元235年),皇帝征用人民建宫,人民错过了农耕的机会。陈群上疏奏说:“大禹继承了唐朝和虞朝的繁荣时代,但他仍然不重视宫殿的建设,讨厌豪华的衣服。此外,自汉灵帝去世以来,世界一片混乱,人民几乎没有剩余。与汉文帝和汉景帝相比,他的户籍无法超过当时的一个大县。此外,边境战争频繁,士兵们努力工作。如果他们再次遇到旱涝灾害,国家的忧患将会很深。此外,吴国和蜀国还没有消失,国家仍然非常不稳定。陛下应该加强军队训练,鼓励农业,做好准备,等待。现在陛下放弃了这些当务之急,反而先建了宫殿,臣恐怕老百姓会越来越困,以后用什么来抵抗敌兵呢?当刘备从成都来到白水时,驿站建造了许多接待过客的房屋,征用费了大量劳动力。太祖认为他在劳动人民。如今,吴国和蜀国希望中原像这样消耗劳动力。这是一件与国家安全有关的重大事件。我希望陛下能好好考虑一下。魏明帝曹睿回答说:“灭吴蜀,建宫,也可以一起进行,一起完成。灭吴蜀后,罢兵守城,怎样才能再次征用劳役?你们是司空,和当年建未央宫的萧何一样,自然有建宫的责任啊。陈群还说:“过去,汉高祖刘邦只与项羽争夺世界。项羽灭亡后,宫殿被大火烧毁。因此,萧何建造了武库和谷仓,这是急需的设施。然而,当汉高祖看到这些建筑非常壮观时,他仍然愤怒地指责萧何不应该让它们太豪华。现在吴、蜀还没有平定下来,真的不应该大兴土木。当汉明帝想盖德阳殿时,钟离意劝诫,停止了修建。许多年后,它又建成了。殿成之日,他对大臣们说:“如果钟离尚书在,这座殿就盖不住了。”。其实作为皇帝,哪怕是大臣?真是为了世界上的人民!曹睿听了,顿悟了一下,大大缩小了建宫的规模。
陈群就是这样。他从不在公共场合谈论皇帝的错误。如果他有任何问题,他会直接写信,照顾皇帝的面子。他前后玩了几十个游戏,每次都不跟任何人提起游戏,销毁文件草稿,连家里的孩子都不知道他写的是什么。当时人们嘲笑他的尸位素餐。后来,朝廷编造了著名大臣的演奏。当人们从宫殿里看到陈群的演奏时,他们都表扬了他们。
陈群一生历仕曹魏三朝,是曹魏政权的股肱之臣,是曹魏文帝、明帝时期最重要的谋士。陈群也是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的创始人。九品中正制是中国古代三大选官制度之一。它是曹魏政权为吸引士人而建立的,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曹魏政权。陈群正处于秦汉早期法律向封建成熟法律的转折点。他以杰出的才华为曹魏法律体系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不乏开创性的贡献,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哪位被刘备抛弃的手下后来成了曹魏的三朝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