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高允,北魏中书侍郎,宁可被杀头也不污蔑别人

北魏太武帝当政期间,司徒崔浩命令领导所有历史学家编造国史。王子的老师、中书侍郎高云也参与了国史的编辑。这些历史学家在历史书上写了许多北魏朝廷的丑闻,并在石碑上刻了这些文字,这激怒了那些皇室人员。他们认为历史学家给了皇室一张脸,所以他们告诉太武帝,要求太武帝追究崔浩等人的责任。太武帝怒不可遏,于是出现了一场文字狱,下令将参与史书编写的崔浩等人全部逮捕下狱。

王子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把高云带到他的家里去保护他。第二天早上,他亲自带着高云去见太武帝,以便向太武帝求情。在路上,他告诉高云:“如果皇帝问你,你必须按照我的口径回答!”

见到太武帝后,王子说:“我在东宫和老师(指高云)相处了很多年。我知道他是一个谨慎的人。虽然他也参与了国家历史的编辑工作,但他的地位很低,在其中几乎没有什么作用。主任都是崔浩。请原谅他!见王子为高允求情,太武帝也有心要赦免高允,便问他:“国史都是崔浩写的吗?显然,太武帝正在为高允找到一步,只要高允顺着他的意思说“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出乎意料的是,高允竟然说:“不,《太祖纪》是邓渊写的,《先帝纪》和《今纪》是我和崔浩合写的。但崔浩管的事情很多,只抓纲要,至于具体的注疏,我写的比崔浩多。太武帝一听,鼻子几乎气歪了,大怒地说:“照这样说,你的罪过比崔浩还大,我怎么能饶了你!王子赶紧为高允辩护:“高允吓坏了,才胡说八道,我以前问过他,他说都是崔浩写的!太武帝便问高允:“是这样吗?等于再给了他一次机会。高允居然说:“王子这么说是为了救我的命。其实他从来没有问过我关于修史的事。我说的都是真话,我也没有吓傻。按理说,高允这么不合理,不懂得灵活,王子想救他也救不了,等他的只有死路一条。但没想到,高允的诚实无畏精神感动了太武帝。他没有坚持追究高允的责任,当场下令赦免他。

[img]117821[/img]

当王子和高云回去时,王子指责高云不知道该怎么办,以至于他一再激怒皇帝,给自己找麻烦;但高云回答说:“根据历史事实写国家历史,讨论政府的得失,这没有错。崔浩和我一起写历史书,应该分享生死荣辱。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怎么能把它全部推给他呢?我很感激你想救我,但我不能为了生活说违背良心的话!”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当灾难来临时,许多人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把责任推给别人,毫不犹豫地掉进井里漂白自己。然而,高允的做法恰恰相反。遇到困难时,高允并没有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而是宁愿被杀也不愿污蔑别人,表现出令人敬佩的人生责任。“不能为了生活说违背良心的话”,是高允精神风格的真实写照,也是值得学习的生活原则。


高允,北魏中书侍郎,宁可被杀头也不污蔑别人高允,北魏中书侍郎,宁可被杀头也不污蔑别人

,,,,,,,,

  • 诸葛亮在北魏名士眼中:在军事战略上经常采取下一个策略
  • 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经学家、历史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崔浩。他出生在北方第一世族之家,祖先为官,父亲崔...

  • 北魏太武帝拓跋? 北方的优秀军事家
  • 北魏太武帝拓跋(408)~452年),字佛狸,鲜卑族。北魏第三任皇帝(423-452年)。422年,被立为王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

  • 高允简介 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中书博士生平
  • 高允(390年―487年),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人字伯恭,南北朝北魏大臣。历仕郡功曹,中书博士,侍郎,修国记,以经授太子,以修...

  • 为什么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被妻子气死?孝文帝之死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怎么死的?中国是世界上皇帝最丰富的国家。皇帝与普通人不同。有些人饿死了,有些人吃错了药,有些人被妻...

  • 北魏献文帝死亡之谜:与一个最好的女人脱不掉关系
  • 北魏文明太后是中国历史上四位女性之一,她们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自己的时代,为隋唐的统一繁荣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她开阔的胸...

  • 北魏雄主拓跋焘:饮马长江震天下 最终被宦官杀!
  • 说道少数民族的君主,人们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其实在成吉思汗之前,有一位草原雄主,同样威名赫赫。关于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