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允(390年―487年),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人字伯恭,南北朝北魏大臣。历仕郡功曹,中书博士,侍郎,修国记,以经授太子,以修史暴露国恶罪将受极刑,太子营救获免。后拜中书令,封咸阳公。北魏五帝,以太和十一年(487年)去世,享年九十八岁。死后追赠为侍中、司空公、冀州刺史、将军、死后文。
高允,字伯恭,渤海湖县(今河北景县)人。祖父高泰。他的父亲高涛,年轻时以英朗而闻名,他的同乡人封一雅相敬。后来,燕慕容垂的太尉从事中郎工作。北魏道武帝灭后,任高涛为宰相参军。早年去世。
高云少年丧父,大器早成,气度非凡。清河人崔玄伯看到他很惊讶,叹了口气:“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一定是一代伟器。我只担心自己看不到。高允十几岁时,为祖父高泰奔丧归本郡,家里的财产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身归沙门,命名法净。不久又还庸俗了。高允喜欢文学,承担书籍,千里求学。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其是《春秋公羊传》。郡中召他为功曹。
神三年(430年),太武帝拓跋涛的叔叔杨平王杜超任命南大将军,守卫叶城,任命高允为中郎。当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春天快到了,诸州囚犯多不能判决,于是上表让高允和中郎吕熙等人分别前往各州,共同判决狱事。吕熙等人因贪污罪被判刑,只有高允因清廉公正而得到奖励。杜超幕府解散后,高允回家教书,有1000多人接受了他的学习。神四年(431年),他和卢玄等人一起被征召,拜为中书博士。迁任侍郎,与太原张伟两人都以本官兼任卫大将军,安乐王拓跋范从事中郎。拓跋范是太武帝的宠弟,西镇长安,高允辅助他很得当,秦地人称赞他。高允很快就被征召回朝。高允曾经写过《塞上翁诗》,诗中有混合、快乐、悲伤和失落的情感。乐平王拓跋丕西讨上营,高允以本官参加拓跋丕军事活动。凉州平定后,由于参与规划,朝廷给予高允爵汶阳子,并授予建武将军。
高允简介 南北朝时期,北魏大臣中书博士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