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武帝拓跋(408)~452年),字佛狸,鲜卑族。北魏第三任皇帝(423-452年)。422年,被立为王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韬在位期间,亲率大军灭亡胡夏、北燕、北凉等多项政权,统一北方。北伐柔然,使之“不敢复南”;南败刘宋,占据河南之地。452年,被中常侍宗爱杀害。在位29年,太武皇帝,庙号世祖。拓跋涛带领军队讲究战术,指挥灵活,是南北朝杰出的骑兵统帅。
[img]135403' />
为政举措
政治
拓跋韬即位后,雄心勃勃,南征北战,主要是通过战争手段解决对立政权之间的矛盾。但拓跋韬不是一个鲁莽的武夫,而是一个善于审时度势的有战略思想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采取战争手段的同时,他还努力通过使者、贡献和婚姻来缓解与敌对政权的矛盾,建立友好关系。拓跋韬统治30年来,后魏柔然、刘宋、胡夏、北燕、北凉、互通使节、相互贡献财物的事实数不胜数。也有很多相互联姻的例子。
比如神元年(428年),拓跋韬将俘虏的夏国主赫连昌迎到首都平城,不仅供奉丰厚,封爵为王,还以妹妹始平公主妻之。在此之前,拓跋韬已经纳夏主昌的三个妹妹为贵倒,并立其一妹为皇后。延和二年(433年),拓跋韬派使臣封北凉主郁渠牧键为王,以妹武威公主妻之,纳北凉主之妹为昭仪。延和三年后,拓跋韬以海西公主嫁给了柔软的汗吴提,并将其妹妹作为妻子。十一年来,太平真君率军伐宋,直奔瓜步。在胜利的情况下,他主动派遣使和,要求结婚。他以孙示宋使说:“我远来这里,非欲为名,实欲继好息民,永远结缘援。宋若能以女妻这孙,我以女妻武陵王,自今匹马不再南顾。他表示愿意通过婚姻建立友好关系。当然,拓跋韬采用联姻、通使、贡赐等手段的动机,并不是很纯粹。但在战争时代,即使是短期和平也有利于恢复社会生产,减轻人民的痛苦。为了完成统一的伟大事业,拓跋韬能够有效地利用战争和平手段,说明拓跋韬也非常重视经济和思想文化建设。他说:“财者,军国之本”。他知道物质财富是关系到战争胜负和政权生存的重大事件。
[img]135404[/img]
《魏书》记载:“世祖继位,开拓世界,五方之民各有其性。因此,他们不会改变他们的习俗。齐其政不容易。他们接受方贡充仓库,收集货物作为实物库存,并在年龄时将鸟兽带到他们的主人那里。“他坚持不改变各族人民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习俗的政策,根据统治区民族众多,生产方式不同。既重视汉族人民的农业生产,又重视少数民族的畜牧射猎习惯。通过发展农牧业生产,征收人民租调,接受各族朝贡,通过战争掠夺等手段增加物质财富,确保军国费用。
军事
拓跋涛特别重视军队建设。蒙古大草原的游牧射猎生活锻炼了鲜卑人强壮的体魄、野性和高超的骑射技巧。军队,尤其是骑兵,是北魏战胜敌人的重要工具。拓跋韬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多次下令,申明纪律。他对战争中“忠于节日”、“艰苦奋斗”的士兵,要么升职,要么奖励人口、牲畜、金银、古董、丝绸等物质;对违反军事纪律的,给予严厉处罚,虽然贵重大臣,也不放贷。
如鲜卑贵族丘堆,魏太宗时以军功封侯,拓跋韬时封公。神元年(428年),他和司空奚厅奉命带领军队退出夏国王的弟弟赫连定时,当他听到奚厅兵败被俘的消息时,竞弃兵离开。拓跋涛下令斩首临危逃亡的丘堆。太平真君五年(444年),中山王辰、内都座大官薛辨、尚书奚眷等八将,“坐击柔然后期,金于都南”。尚书令刘洁下令“夷其三族”,因矫诏改易,讨伐柔然诸将的会期,导致“柔然远逃,追之不及”,再加上受贿等罪。太平真君八年(447年),扶风公元处真等八将,在镇压吴盖起义的战争中,“盗用军资,所在地掠夺,赃各千万,井斩之”。拓跋棠很好地利用了自己的韵赏罚权,整顿了军纪。此外,拓跋涛本人在战争中带头,冲锋陷阵的英勇精神,对鼓励士兵勇敢杀敌,保证战斗胜利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始光四年(427年),拓跋韬亲率3万轻骑,突击夏国都城统万。他与士兵们一起,顶着风沙,强忍饥渴,与夏军恶战于统万城外。他曾因马跌倒地,上马后继续战斗,速杀夏将十余人。后来又“流矢”了,但他还是“奋斗不懈”。由于拓跋韬领导的军事纪律严明,他在战斗中又能带头,“是以人思为命,向前迈进。”
经济
太武帝拓跋韬采纳高允“广田积谷”建议汉五年(439年),下令“除田禁,赋人民”。太平真君五年(444年),他采纳了古毕的建议,将上谷花园的一半减少为民田。太平真君末年,太子拓跋摇监国,实行有牛无牛人户换工种田的做法,“垦田大增”。随着耕地数量的扩大,农业产量大幅增加。三年(426年),拓跋韬诏罢众多杂营户隶属县,增加纳税人户。此外,拓跋韬还多次下达“宜宽租赋,与民休息”的诏令。他还奖励守宰“劝农平赋”,严惩贪官污吏。减轻了人民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后魏初期,畜牧业在社会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财富和战马的主要来源。畜牧业的状况不仅关系到财政状况,而且直接影响到以骑兵为主力的军队的素质。因此,拓跋韬非常重视畜牧业的发展。神二年(429年)打败柔然、高车后,拓跋韬“迁柔然、高车降附之民于漠南,东至助源,西至五原、阴山,使其耕牧而收贡。...自是魏之民间,马牛羊的毡皮便宜。神中,“世祖平统万,定秦陇,以河西水草善,是牧地。畜产滋息,马到200多万匹,一半的骆驼,无数的牛羊。“这些记录反映了当时拓跋韬对畜牧业的重视和畜牧业的繁荣。
[img]135405[/img]
拓跋韬把节约开支、减少浪费作为保证军国赞同的重要措施。史载他“性清俭率素,服御饮,取给而已,不好珍丽,食不二味,幸运昭仪,贵人,衣不兼彩”。凡是“赏赐,都是死事勋绩之家,亲戚爱宠从未横有所及。“拓跋涛反对更完京城,修饰宫殿,反对佛教,严惩贪官污吏,往往以爱惜民力物力为重点。拓跋韬的一系列节约费用的做法,无疑对保障军国费用、减轻人民负担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执政实践中,拓跋涛逐渐意识到,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不仅需要武术,还需要“文化教育”,即通过宣传礼仪、音乐和法律来培养人民。在神四年(431年)获得败柔然、降高车、灭夏图的军事胜利后,他提出安“偃武修文”。偃武,他做不到;修文,真的很重视。他尊重孔子,倡导儒家思想,吸收大量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治。他的目的是利用儒家思想统治人民,利用汉族知识分子的知识和经验来治理国家和平与国家。
人物评价
魏太武帝拓跋棠,雄才大略,聪明雄断。在位期间,借二世之资,奋斗之气,遂戎轩四出,周旋险夷。扫统万、平秦陇、建辽海、荡河源、南夷荷载、北蠕切割、廓定四表,一举统一了中国北方,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北方分裂混乱局面,为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当时也是大魏武功鼎盛时期。其优秀的军事才能在中国历史上也极为罕见。@ 他广泛搜集汉族士人,整理吏治,修订法令,督教农桑,崇尚儒学,推动魏朝封建化进程。
北魏太武帝拓跋? 北方的优秀军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