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后主建兴12年4月(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拉开帷幕。诸葛亮亲自出征,派出魏延、长史杨仪、江伟、前军都督张毅、王平、辅汉将军虎步监孟燕、马岱、司马费毅等将军参战,总兵力10万人。曹魏在西北地区的总兵力近20万。双方在渭水地区展开了激战。
经过三个多月的战斗,诸葛亮的北伐军队未能深入西北腹地。相反,他们被司马懿包围在五丈原地区。除了从南到汉中的斜谷,东、西、北都有敌人的重兵守卫。诸葛亮命令全军驻扎在五丈原地区,并在兰坑与渭水南岸人民共同开始屯田。与此同时,大军多次挑战司马懿大军,试图引诱对手出兵歼灭。出乎意料的是,诸葛亮的计划失败了。面对北伐大军的挑衅,司马懿命令:不要坚持,不要忽视。渭水年聚集了数十万军队,但没有发生任何战争,这让诸葛亮非常焦虑。
[img]117561[/img]
有一天,诸葛亮想出了一个计划。他派人到司马懿军营,说给司马懿一份礼物。司马懿和曹魏将领一眼就发现,这份礼物其实是女人用的头巾、发饰和衣服。这显然是在嘲笑司马懿只知道躲在闺房里打扮成女人,不敢像男人一样勇敢地战斗。曹魏将领见此,气愤不已,纷纷请战。司马懿面带怒气,立即告诉将领们,他将立即上演魏明帝曹睿,并要求与众位将领一起出战杀敌。
[img]117562[/img]
不久之后,魏明帝曹睿派了一位大臣到前线。大臣辛毗是曹魏政权的三朝元老。魏武帝曹操时期,历任议郎、丞相等职;魏文帝曹丕时期,他又是当朝侍中;魏明帝曹睿当政时,辛毗又被晋封为颍乡侯。这一次,曹睿命令辛毗为将军军师,前来督军。辛大人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脾气倔强。只要他认为是对的,不管是同事还是皇帝,他还是敢顶。曹丕和曹睿都领导了他的力量。
诸葛亮多次羞辱,曹魏将士心中早已憋了一口恶气。曹魏主战的将领们得知皇帝的使臣们来到了前线,立即找到了辛毗,强烈要求出战迎敌。但辛毗坚持原则,言辞拒绝。士兵们心中不服。再找司马懿请战。司马懿平静的脸,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抬起手指,指着站在辛毗住宅门口的竹竿,摇摇头。全军士兵定睛一看,心里发凉。十万杀气腾腾的士兵立刻失去了脾气,只好乖乖地呆在各自的营房里,再也不敢说话了。
原来辛毗营房门口立着一根高约1.8米的竹竿。上面还有用牦牛尾做成的三重节。
是什么让曹魏士兵哑口无言?
别小看这根竹竿,这个物体叫节。
[img]117563[/img]
在汉代,所有的官员都拿着这个节日,就像皇帝亲自来一样,象征着皇权。这叫“持节”。除了被授予将军军师外,曹睿还特别给了他这个节日。辛毗作为“持节”大臣,权力不小。和平时期,持节大臣可杀无官位的士民。在这样的战场上,辛毗不仅可以直接代表皇帝发布命令,还可以杀死两千石以下的官员。再加上这位老人脾气倔强,不好生气真的动刀,那就麻烦了。看到司马懿教练被辛毗“制服”,从那时起,曹魏军队整理,听从辛毗的调度,没有人敢抗拒生命。
不仅曹魏这几十万军队失去了脾气,对面十万蜀汉士兵也变得愁眉苦脸。征西将军姜维一句话打破了辛毗的来意:“辛毗奉命而来,恐怕敌人更不会出战了。诸葛亮随后向将军解释说:“司马懿无意战斗。上面的游戏要求战斗,只是为了向下属表达他敢于战斗的决心。古人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司马懿真的想和我军决战,哪里还需要千里向曹睿请战?他这是装的!”
然而,诸葛亮仍然不愿意避开辛毗的到来和司马懿。七月,他派人给司马懿下战书。出乎意料的是,司马懿避免谈论是否面对战争,但不断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公务。使者说:“诸葛丞相早睡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他都要亲自批评。每天的饭量不到几升。使者离开后,司马懿对手下说:“诸葛亮事无细,事事亲为,吃得少得可怜。他能在这种情况下活多久!使者离开后,司马懿再次重申,曹魏士兵被禁止出兵。到目前为止,整个渭水战场更加平静。
同年八月,诸葛亮卒。魏蜀各自罢兵,硝烟散去。30万士兵的生命免于涂炭。
诸葛亮拯救了30万士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