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眼里,日本是一个“国王无道民为贼”的跳梁小丑——君臣平时赤脚说话,像青蛙一样叫。难怪日本使者的自我赞美诗“国比中原国,人与古人”会引起他的严重反感。
明朝抗日的故事必须从太祖朱元璋开始。开国皇帝有气派,直接派使者到日本下国书,喝“日本国王”:不取缔日寇,就发兵抓你!
结果使者被砍头,回书叛逆。聪明神武的朱元璋多次被日本小邦羞辱,却不敢愤怒地征服天子。朱元璋的儿子朱迪在位时,一封签名“日本国王臣源”的国书突然从日本巴巴送来。为什么日本从冷眉到点头哈腰转弯180度?
朱元璋最恨日本人
《明诗综》记载了日本使者答里麻的《答大明皇帝问日本风俗诗》一诗:
“国家比中原国家好,人与古人同上。服装唐制,礼乐汉君臣。银瓮储清酒,金刀通素鳞。年年二三月,桃李自阳春。”
诗中的大明皇帝不是别人,而是明朝开国皇帝的太祖朱元璋。历史记载,读完这首诗后,“帝恶其不恭,绝其贡献,示欲征之意。”
为什么这首诗触动了朱元璋的龙颜?
看看朱元璋自己写的一首诗——不要惊讶。虽然朱元璋出生在三代贫农,但他一生都很努力,写了很多诗。一般来说,每一个字都是欠工的,但并不缺乏粗暴的精神。
朱元璋写的是首乐府,诗名《日扇行》:
[img]117527[/img]
沧轼中有奇甸,人风礼奇尚扇,
卷舒非矩也非规,列阵健儿首投。
国王无道民为贼,扰乱生灵的鬼怨,
观天坐井也知道,断发斑衣以为便。
浮辞尝云服多,捕贼观来王无辩。
王无辩,折裤笼松诚难验。
君臣脚语蛙鸣,肆志跳梁于天宪,
在今知一挥掌握中,异日日奴必变。
原来是这样的。在朱元璋看来,日本是一个跳梁小丑,“国王无道,人民是小偷”——君主和大臣通常赤脚说话,像青蛙一样吠叫。难怪日本使者的自我赞美诗“国家比中原国家好,人与古人一样”会引起他的严重反感。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朱诗人的同龄人轻视日本。朱元璋长期以来一直鄙视日本。
每当一个王朝最初决定时,它总是希望四夷宾服。朱元璋也不例外。公元1368年即位之初,他派使臣带着国书到日本、高丽、安南、占城四国,宣布元朝已经结束。现在中国是老朱的明朝。让我们把明朝奉为“正朔”。高丽、安南和占城三国都非常服从。他们立即派使到明朝表示祝贺,但日本没有反应。
当时日本正处于南北朝对峙时期——混乱。源氏后代足利尊氏发动政变,摧毁镰仓幕府,赶走后天皇,建立傀儡光明天皇。尊氏被封为夷将军,建立了室町幕府,历史上被称为北朝。后来,天皇逃到京都南部的吉野山,另立朝廷,史称南朝。一南一北,两位天皇都称自己为正统,对方是“伪朝”——他们的朝代替代还没有完成。他们在哪里有时间去祝贺邻国?
[img]117528[/img]
让朱元璋更恼火的是,不仅日本人不来朝廷当臣,还“乘中国未定,寇掠沿海”。与此同时,被朱元璋摧毁的张世诚、方明珍等残部大多逃往海上,占领岛屿,引诱日本海盗在海上掠夺财产。辽宁、山东、福建、浙江、广东“滨海之地,无岁不受其害”。
受到日本侵略者的不断骚扰,朱元璋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派杨载出使日本,带来了一封国书:“诏书到日,如臣则奉表来庭,不臣则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应天休,如必为盗贼,联当命船师,扬帆诸岛,逮捕其徒,直抵其国,束缚其王。“这封国书写得极其霸道——如果不称臣,不取缔日寇,就要出兵“直抵其国,束缚其王”。
收到国书的不是朱元璋想象中的日本国王,而是控制九州的南朝征西将军怀良亲王。怀良亲王是后启天皇的王子,以泼辣的作风和英勇的作战而闻名。在九州南北两朝的第一次大规模对抗——筑后川之战中,怀良亲王亲自上阵督战,身中三箭而不退,南朝大胜。王子的身份和骄傲的性格,怀良王子看到老子训练儿子的语气,自然愤怒,当场杀死使者中的5人,杨载和其他两人拘留了三个月才放回。怀良亲王和当年的北条时宗一样,用血淋淋的头回答了大陆。
朱元璋看日本人:君臣平时赤脚 像青蛙一样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