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文是许多文人和官员心中的偶像。他曾担任中央党校和教育部主管(国子监祭酒)、司法部副部长(刑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兵部侍郎)、人事部副部长(吏部侍郎)、监察部长(皇家医生)和首都西安市市长(京兆尹,当时的首都是长安,即现在的西安),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作家和教育家。
然而,我们知道,韩愈的命运是坎坷的。他两三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不得不和哥哥嫂子住在一起。十九岁时,他独自去长安参加考试,一次考试是十年,接连考了七次。相当于参加了四次高考和三次公务员考试。结果连副科级干部都不是,连蜗居都没有。常叹“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很郁闷。那么,自称“千里马”的韩愈,有没有遇到过“伯乐”?谁最早发现了他的“千里马”?他的伯乐是一个还是几个?
第一个伯乐:超级英雄马迅
马迅,公元726年出生。身高1.86米,当时身高1.7米的唐代很少见,堪称“巨无霸”。他英雄气概,能文善武,战功斐然。他和李生、浑宇一起,被称为中晚唐三大名将。
[img]117211[/img]
公元786年,19岁的韩愈带着梦想去首都长安参加准公务员考试(进士考试),未被录取。他决定留下来复习,明年再考。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经济出现了问题,被店主催了好几次房租。真的没有办法,贫穷的学者韩愈冒着被鞭打甚至关进监狱的风险,打着“老朋友和孩子见王子”的旗号,去街上拦截“宝马”。马迅这一天可能心情很好,没有大发雷霆,反而耐心地问韩愈的家人,得知韩愈的父亲、叔叔、大哥都和他有过交情。于是,他收留了韩愈,为他做了三件事:首先,他解决了韩愈欠客店的费用,让他在家吃住,静静地复习,等待明年的高考,教育14岁的马公子学习。让韩愈挺过了心理和生活上的困难。多么信任,多么看韩愈啊!第二,爷爷曾经是总理(宰相),端庄贤惠,兰心蕙质。、我父亲是河南省洛阳市司法局副局长卢毅16岁的女儿(河南省法曹参军)。她把贫穷的学者当作千里马。王子当“媒人”的恩情应该有多大!第三,在进入公务员队伍前后,马王爷帮助他在中央领导和各部委领导面前发言,这对韩愈的成长和进步起到了助推器作用。
第二个伯乐:知人善任董晋
韩愈从19岁开始参加高考,一直考到29岁,十年都没能找到一官半职。看看以前的学友们,一个个去官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自己,满腹经纶,一身才华,可惜英雄竟然无用!就在千里马韩越来越崇高的理想,在黑暗的夜晚,独自徘徊,他的伯乐出现了。公元796年7月(唐贞元12年),河南开封(汴州)军政一把手(宣武节度使)李万荣病亡,其下属邓维恭准备通过兵变成为上节度使。
唐德宗皇帝听到后非常生气,命令董晋担任总理和国防部长(首相、部长)为中央检查小组组长,并担任宣武军节度使,处理汴州局势。当时有一个潜规则,每一个节度使赴任,都要为自己配备一批官员。董晋首先想到的是二十九岁的韩愈。为什么他会选择韩愈?事实证明,董晋多年前曾与韩愈的叔叔韩仲卿共事,并与韩愈的岳父卢贻关系良好。最重要的是,不久前,董晋和韩愈刚刚相处了一段时间,非常欣赏韩愈的才华。
韩愈也很兴奋。他认为,有了军营的舞台,他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多年的国家公务员梦想,还可以积累经验和成就,为今后实现崇高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于是,韩愈毅然决定投笔参军,第二天向董晋部队报到。此后,在董晋的关心和帮助下,韩愈积极表现,努力工作,多次提出建议和建议,并被采纳稳定汴州局势,受到高度重视。
公元798年4月,经过近两年的军事训练,董金奏请朝廷同意,正式任命韩愈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汴宋亳英四州观察推官,主管刑狱,管辖区约为河南省开封市、商丘市、安徽省亳州市、阜阳市部分地区,相当于现任处级干部)成为国家公务员,人生第一个梦想成真。
[img]117212[/img]
第三个伯乐:七朝元老
公元814年,淮西军政一把手吴少阳去世。他的儿子吴元济没有注意到朝廷,而是夺取了军政权力。此外,他还与河北省镇州、运州等地的军阀勾结,杀害朝廷命官,抢占唐朝领土,这比强盗更猖獗。
面对如此严重的恶意挑衅,唐宪宗皇帝下达了消灭淮西叛军的命令,并任命裴度为“镇压土匪”总司令(淮西安慰和讨论处置使)。为了打胜仗,裴度向皇帝提出了三个要求,唐宪宗爽快地同意了。裴度的三个要求之一就是要求朝廷任命韩愈为总参谋长(行军司马),协助裴度做好各项军事政治工作。在裴总司令的领导下,在韩愈的上下协调和多方努力下,各位将军齐心协力,勇敢杀敌,迅速完成了“剿匪”任务。
军队凯旋回到首都长安五天后,由于裴度的强烈推荐,韩愈被朝廷任命为司法部副部长(刑事部侍郎),从无权的一般副部级干部(王子右舒子)晋升为掌握实权的副部级领导。进入中央领导的视野,他可以参与政治和讨论政治问题,并立即取得巨大成就。
那裴度的背景是什么呢?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啊?据史书记载,裴度是唐朝最成功、最有威望的总理,七朝元老,中兴名相(宰相,总理)!他坚强正直,能言善辩,知人善用,特别擅长把握施政要领。他陈情讲的一切总能打动人心。就连宪宗皇帝也非常钦佩他,听从他的建议,毫不犹豫地给了裴度很大的权利,让他“有社会地位、政治荣誉、经济效益”。
但裴度为什么要在皇帝面前强烈推荐韩愈呢?第一,公元729年春末夏初的一天,25岁的韩愈金榜考上进士后,去西安大雁塔游玩,遇见了30多岁的裴度。裴度虽然当时没有当官,但也是有名的才子,两人很投缘,彼此留下了联系方式。后来他们还一起参加了公务员考试,算是考友。后来经过不断的交流,两人很会说话,成了亲密的朋友。二是裴度知道韩愈曾跟随董晋在汴州平过乱,有经验,有智谋,懂兵法。@ 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裴度就去上班了,路上突然遇到刺客袭击,随后一些官员因为害怕吓跑了。也在上班的路上,韩愈得知后,不但没有退缩,反而赶紧赶了过去,不顾生命危险帮助裴度。裴度心存感激,自然尽力帮助韩愈。
韩愈一生跌宕起伏,充满挫折,但他很幸运。在人生的道路上,正是有了这些欣赏他的伯乐,千里马韩才最终成名,名垂青史。
韩愈是怎么走好的?伯乐,被称为千里良马韩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