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1370年),明朝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宫殿成为“我的张亮”。明朝最伟大的开国英雄刘伯温被称为真诚的叔叔,他的食物是240块石头。第二年,刘伯温辞去了所有职务,回到了家乡。朱元璋不同意。刘伯温一再请辞,朱元璋发布了一份法令,允许刘伯温回到家乡。
然而,刘伯温的辞职并没有打消朱元璋对他的怀疑。像朱元璋这样的人真的能放心谁?
1、开国元勋刘伯温凄凉的结局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伯温感染了风寒,卧床不起。朱元璋知道后,居然派刘伯温死对头丞相胡唯庸带御医探望。胡装出一副为皇帝探望病情的样子,还让御医给刘伯温诊断开方。刘伯温只能照单抓药回来吃。但服用胡唯庸带来的处方后,感觉肚子里好像有些不平的石头挤在一起,他很痛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月,脚痛了半个月。而且风寒病也没有好转。
[img]116814[/img]
二月中旬,刘基抱着病去见朱元璋,婉转地告诉他胡唯庸带御医去探病,吃了御医开的药后更加不舒服。听了朱元璋的话,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些安慰话,要求他放心养病,这让刘伯温很心寒。三月下旬,在朱元璋羽林军的护送下,已经不能自由活动的刘伯温,由他的长子刘琏陪同,从京师出发回家。回家后,拒绝亲戚和邻居的一切探视和药物,只是尽可能保持正常饮食。回家后才过了两个月,于农历四月十六日病死。
2、朱元璋道歉并怀念刘伯温的儿子刘京丹的铁券
刘伯温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琏,次子刘静。虽然刘伯温是明朝的股肱之臣,但他的两个儿子在朝中并不高。其中,刘琏只是考功监成,于洪武12年(1379年)早逝。
[img]116815[/img]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卫庸案爆发。当年,朱元璋以“图谋不轨”罪杀害了宰相胡卫庸九族,杀害了皇家历史医生陈宁、中丞涂节等人。案件一直持续到洪武23年(1390年)。朱元璋出版《告示奸党记》,以与胡同谋不轨罪处决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已故滕国公顾时子孙等开国功臣。后来,胡通日、通元(北元)对其党羽进行了调查,前后杀害了3万多人。到目前为止,明朝开国功臣几乎被杀。
也许是胡唯庸的案子,朱元璋想起了真诚的伯刘伯温,他已经死了很多年,受到了胡唯庸的打击。二十三年(1390年),他在南京宫殿里召见了远离浙江省青田县老家的刘伯温之子刘静。朱元璋在内殿召见了他,就像见到了亲人一样,和刘静“燕语如家人”(明史),并让刘静继承父亲刘伯温的真诚伯爵位。刘静拒绝了,声称“有长兄子在”。刘静的哥哥刘链死得很早,只有一个儿子刘玲。刘静固辞去了父亲的头衔,只想把头衔留给侄子。朱元璋同意了刘静的请求,当场给了他“丹书铁券”,铁券上记载了刘伯温家族的开国成就。丹书铁券等于免死金牌,有了他,即使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也可以免死。
得到朱元璋的诏书后,刘静留在南京,被任命为合门使仪。这是一个演讲者的职位,专门纠正错误。朱元璋希望他能开阔言路,纠察诸臣的失职。
[img]116816[/img]
3、不愿归属朱迪,被杀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建文帝朱允文登基。刘静被授予谷王左长史。不久之后,燕王朱迪“奉天靖难”。刘静跟着谷王来到南京,试图帮助守城。然而,它被李景龙排除在外,他不听任何建议。四年后,燕王朱迪的“靖难之战”全面成功。建文帝下落不明,朱迪登基称帝。刘静说,他不想为新朝服务,所以他选择辞职回家。
然而,刘静的辞职并没有得到朱迪的允许。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朱迪命令所有辞职者回到北京恢复职务。结果,刘静不理他,只是说他不能去。朱迪很生气,把刘静放进了监狱。
在监狱里,朱迪派人说服刘静归属于自己,然后加入官员进入爵位。朱迪希望得到刘伯温儿子的支持,以获得更多的皇位合法性。当然,刘静看到了这一点。为了节省父亲和刘家的名字,他毅然拒绝与篡位者朱迪合作。他还说:“在宫殿里的世界之后,我们无法逃脱“篡夺”这个词。”结果,朱迪怒不可遏,折磨刘静在监狱里死去。
朱迪本来想抄刘静的家,但一想到刘静的父亲是刘伯温,刘家有丹书铁券,就没有横生枝节。(原文来自今日头条)
刘静是刘伯温的儿子,持有朱元璋的丹书铁券,但他死在监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