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宗在位七年,先后立了两位皇后,第一位是王皇后,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至景泰三年(1452年)5月在位,后被废墟;第二位是杭皇后,景泰三年(1452年)5月至景泰七年(1456年)2月在位,病死。
生前风光,死后悲凉,这八个字可以简要概括明代宗第二任皇后杭氏。杭氏,生年不详,父杭昱,正统年间成为Xi王朱祁钰的侧妃,与王氏共侍一夫。与两人相比,杭氏比王氏幸运。杭氏在正统十三年(1448年)七月生下王子,取名朱见济;王直到正统十四年(1449年)第一个月才生下一个女儿。后来,朱见济被立为Xi王世子。
土木堡变更后,明英宗被俘,大明帝国无主。在危急情况下,皇太后孙氏立明英宗长子朱见深为王子,而朱祁钰则以居守为监国,以监国为皇。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初六,新皇帝朱祁钰是明朝宗。明朝即位后,立正室王氏为皇后。政局稳定后,明代宗对朱见深为王子不满意。他认为“父有天下,传到和子”是很自然的,所以他想把朱见济改为王子。
[img]116779[/img]
王皇后因无子,大概是出于对情敌杭氏的嫉妒,丝毫不配合明代宗,但明代宗的心已决。时机成熟后,明朝宗于景泰三年(1452年)五月,废除朱见深,改立朱见济,废除王皇后为普通人,改立杭氏为皇后。母亲凭子贵,杭氏凭借朱见济这个宝贝儿子,风景光照地戴上了凤冠。杭皇后的父亲杭昱、兄弟杭聚都得到了提拔,分别任锦衣卫指挥使和锦衣卫千户。杭氏家族达到了鼎盛状态。
但好景不长,景泰四年(1453年)十一月,王子朱见济早逝。失去爱子,杭皇后身体每况愈下,于景泰七年(1456年)二月去世。六月,明代宗把杭皇后埋在自己的寿陵,希望以后能和她一起埋葬,给她一个“肃孝”之美。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明英宗复辟,后废明代宗为Xi王,“吴太后以下的故事还是一样”,杭皇后也被砍掉了。明朝宗死后,明英宗命令他的妃子葬礼。如果不是杭皇后早死,她就会葬礼。她的儿子曾经抢走了朱见深王子的地位,“英宗复辟,尽力夺取景帝授予的外亲,尤其是恶杭”。
早逝,杭皇后算是逃过了一劫,但她身后的事还远未结束。天顺元年(1457年)五月,一位不速之客来到北京,即襄王朱瞻。朱瞻山是明宣宗的弟弟,明英宗的叔叔,威望很高,几次路过皇位,所以被明英宗怀疑。来到北京后,朱瞻山参观了长陵、献陵等祖先的陵墓。出于对明英宗的忠诚,他给明英宗上了一章,非常致命,导致明朝寿陵被摧毁。
[img]116780[/img]
根据《明英宗实录》和《天顺元年五月》的规定,“(襄)王还,上章说王埋葬了杭氏明楼高耸,拟与长陵、献陵相等。此外,景陵明楼未建,其越礼犯分如此,臣不胜愤悼...............“奏章的主要意思是明代宗、杭皇后已被废除,但其寿陵规格超标,越礼,天理难容,希望明英宗能“夷其墓垣,毁其楼宿”。明英宗早已对明代宗、杭皇后不满,于是下令下达此事。
《明史·景帝纪》中只有五个字,明英宗摧毁了明代宗寿陵,“摧毁了所营寿陵”。翻看《明英宗实录》和《天顺元年五月》,该条规定“贵酉(十一日)命工部尚书赵荣毁寿陵。初,襄王瞻来朝,...上章..上(明英宗)是王(襄王)言,随后命令荣帅长陵等三卫官军5000人毁之。赵荣是明英宗的心腹,唯命是从。因此,明朝宗苦心建造寿陵几年,很快就成了五千军士手中的废墟。
杭皇后在地下呆了不到一年,从景泰七年(1456)6月22日下葬到天顺元年(1457年)5月11日毁陵。杭皇后子宫在挖坟的混乱中下落不明,尸骨也不知去向。除了陵墓被摧毁,尸骨消失外,杭皇后的地位也没有得到历史官员的认可。在《明史·后妃传记》中,杭皇后没有单独的传记,甚至明朝后宫的作品《胜朝通史记》也没有特别的记载。岂不悲哉!
贞惠景王氏四年皇后 死后废除陵墓尸骨,不知道该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