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猜测慈禧长于养生之道就是要得道成仙,而这也与她老佛爷的称谓有关。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慈禧曾经扮成观音菩萨,拍过一张大照片,所以宫中上下都叫她老佛爷。当时慈禧戴着毗罗帽,身穿法衣,旁边站着李莲英、崔玉贵,还有庆亲王奕匡的四个女儿。四格格扮龙女,李莲英扮散财童子。事实上,老佛爷确实尊佛崇佛,但她手里拿着一瓶净瓶扮观音大士,也是为了调整心情,达到养生的目的。
每当她上朝时,军机大臣们都会报告军报,所以他们必须如实报告,不能照顾老佛爷的情绪。例如,在太平天国时期,一份800英里紧急的军报经常被对方攻下一座城市。此时慈禧自然又生气又焦虑,脸色也会变得特别难看。尤其是女性,一旦动气,就会引起肝脾不和、心胃不和、肠胃不和等问题。她的健康与政府事务密切相关。
太监和宫女都养成了习惯。每当慈禧生气地撤退时,他们都要观察自己的话语和颜色。当他们看到老佛爷看起来不开心时,大家都不敢赶紧出去等她说话。
[img]116229[/img]
这时,慈禧会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她会立即回到她的宫殿,进入西室,里面有一间白衣大士的静室。慈禧在佛像前坐了40分钟。不管战报和军报有多紧急,都不允许报告她。没有人能打扰她。这时,她全心全意地在里面敬佛,心中没有杂念,专心念经,从而静静地沉淀情绪,洗心。礼佛的过程可以让她冷静下来,消除心情不安。40分钟后,慈禧再次从里面出来,已经多云转晴,变得和颜悦色,再继续她的政治生涯。
有一个关于“老佛爷”头衔起源的故事。据说慈禧太后在宫中听说江湖上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僧侣。这位僧侣特别擅长画观音像和各种菊花和兰花。首先,慈禧非常尊重观音大师,其次,她的名字是兰儿。她一听到这个谣言,就命令人们邀请僧侣来宫中。
和尚来到宫殿后,慈禧忘记了这件事。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她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问谁能在五英尺的宣纸上画出八英尺高的观音。这显然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但没有人敢说话。事实上,慈禧正在测试这位有才华的和尚。这时,他真的站起来说要自己试试。
和尚回去后,经过一番艰苦的思考,终于为慈禧画了一幅观音视频。普通观音抱着净瓶直立,和尚在地上画了净瓶,观音弯下腰去拿瓶子里的柳枝。和尚解释说,他画的观音是下半身四英尺,上半身四英尺,这是观音弯曲时的样子。如果他站起来,他的身高是八英尺。
当老佛爷听到这个和尚真的很聪明时,他会奖励他,但这个和尚什么都不想要。这引起了老佛爷的深思,觉得自己的道行还不够,在佛教方面造化还太浅,说要出家继续修炼。虽然她这么说,但她是掌管世界的西太后,不能随便出家。这时,她身边的李莲英巧妙地跪下来,说你是我们的老佛爷,不出家也是老佛爷。这句话一下子就说到了慈禧的心里,然后“老佛爷”这个名字就不胫而走了。
但是关于老佛爷还有很多其他的传说。有学者认为老佛爷是慈禧太后专用的,其实是一种误解。这其实是清朝皇帝的独特名称。清朝是女真族建立的王朝。高层领导叫满柱。清朝建立后,满柱被翻译成佛陀,成为清朝皇帝的独特名称。慈禧太后让别人称自己为老佛爷,目的是像男皇一样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
无论如何,慈禧的修身养性与她相信佛祖是分不开的。她能活到74岁,听政治40多年,27岁失去丈夫,41岁失去儿子,内忧外患不断。她还需要处理侄子和他们的皇帝之间的斗争。可以说,争端是不断的。虽然政务缠身,但她年纪大了,但魅力不减,精神饱满,皮肤如玉,青丝不落。除了她奢华的生活方式,还应该和她能处理好忙碌和养生的关系密切相关。
慈禧太后被称为[老佛]:是因为经常拜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