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战死战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成全名节,“马革裹尸还”更是一种英勇与英雄。当然,一个战士也希望能建功立业,受赏封侯,终身享受荣誉。然而,有些人立功赫赫,也被拜将封侯,却因为“一失足成千古恨”而失去了这种荣耀。曹魏将军于禁在三国时期很好地解释了这个例子。虽然他拜将封侯,但他没有在战场上战死。一时的投降使他失去了一生的荣耀,最终被羞辱,感到内疚。
建安24年(公元219),于禁的名声被毁。今年,曹操命令曹仁到樊城讨伐关羽,并派出禁令协助。秋天,连续暴雨,汉水泛滥,平地水深几丈,于禁等七军被淹没,这就是著名的“水淹七军”故事。于禁同众将登上高坡,望着一片汪洋,无处藏身,无路可逃,关羽再次乘船逼近攻击,于禁不得不投降。在这场战斗中,同样是将军的庞德被关羽俘虏,没有下降就被杀了。
[img]115504[/img]
后来,东吴偷袭了关羽,关羽失去了荆州,他的下属死后被俘,于禁也来到了东吴。魏文帝曹丕登基当皇帝后,东吴暂时称藩国,将于禁送回魏国。曹丕召见他,于禁已经发斑白,面容憔悴,泪流满面。曹丕安慰他春秋秦秦穆公将军孟明视,任命他为安远将军。魏文帝准备让于禁使吴国,让他先去叶城拜访曹操的陵墓。曹丕让人们提前画出关羽战胜、庞德愤怒不屈、于禁投降的画面。于禁看到后,羞愧地无地自容,发病而死。
为什么曹丕不剥夺于禁的封爵,继续任命他为将军,却如此羞辱?大概这就是皇帝玩的权力吧!一方面,曹丕要求汉献帝禅放弃王位。为了避免世界上人们说他篡夺了王位,他必须安抚他父亲的一群老大臣,更不用说世界上还有另外两个政权了;另一方面,他内心讨厌这种背叛他阵营的人。然而,这种厌恶不能公开表达。张合、张合、徐晃等人曾经是叛军,但他们是敌对阵营中的叛军。曹操有这种内心的厌恶。曹操听说于禁投降,哀叹了很久,说:“我知道于禁已经30年了。我在哪里想到了危险的时刻,但他不如庞德!”
解密:三国哪位曹魏将军被主人羞辱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