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有一个成语叫“卧薪尝胆”,讲的是春秋越国亡国之君勾践。为了一雪之耻,他每天睡在柴火上,每天舔苦胆,提醒自己不要懈怠。果然,勾践终于摧毁了吴国,大仇得报。于是,有人说:“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于是,这变成了一个励志故事。
事实上,决心很重要,但越国不可能单靠勾践来摧毁吴国。勾践成功的关键是有两位一流的顾问:文种和范蠡。
其中,从整体智慧来看,范蠡优于文种。范蠡知道进退——当然,这是后话。
[img]115426[/img]
当时,越国被吴国摧毁后,按照规定,越王勾践将被杀。然而,吴王夫差却留下了勾践的生命。为什么呢?因为范蠡献计,勾践上演了一个苦肉计。苦肉计的核心思想是三个字:装孙子。勾践以一种普通人无法忍受的自我羞辱的方式,把丈夫当作马夫、奴隶和孙子,最终使丈夫一时心软。他不仅留下了勾践的生命,还把他放回了越国。
[img]115427[/img]
回到越国后,勾践一方面是富国强兵,另一方面接受了范蠡的计划,把美女献给了丈夫和穷人,以迷惑他的心灵。每个人都熟悉这个美女的名字。她是著名的西施。
准备充分后,越国抓住合适的时机攻打吴国,一举成功。这一次,轮到吴王夫差成为囚犯了。
与忍辱负重的勾践相比,夫差“忍”的功夫差一点,内心阴暗的勾践知道纵虎归山的巨大危害,不可能放过他。最后,夫差不得不自杀。
大业成功后,作为一个伟大的英雄,范蠡本可以享受胜利的果实。但他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退却成功,远离勾践。原因是他看透了勾践的阴暗性格,只能分享困难,不能分享财富。
他还说服了文种,可惜文种没有范蠡的大智慧,最后被勾践赐死。
[img]115428[/img]
离开勾践后,成功的大谋臣范蠡转型为商人。然后,他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致富于世界。我们现在所说的“陶朱公”就是范蠡。
范蠡也有很大的商业智慧。例如,几千年前,范蠡知道如何研究市场需求。他做生意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发战争财富”。怎么发?他会根据自己的政治智慧来判断哪些国家想打仗。然后,将提前囤积大量战争所需的材料。战争开始时,这些材料变得越来越紧张。他找到了合适的时间,选择以最高的价格出售,以获得巨大的利润。
范蠡不得不接受,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都是天才。
古代谋臣第一人范蠡:从政复国安邦 从商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