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8年,40岁的朱元璋称帝,改名为大明,定都南京。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大明王朝。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
[img]95577[/img]
(网络图)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精力充沛,精力充沛。在他31年的皇帝生涯中,他拓展了领土,整顿了官方治理,为明朝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到洪武31年(1398年),朱元璋像劳动模范一样勤勤恳恳地为帝国服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毫不夸张地说,朱元璋几乎是封建社会最勤奋、最绝望的皇帝之一。
然而,在如此勤奋和绝望的背后,朱元璋有了他的另一面,那就是权力欲望。
任何能被称为一代英雄的皇帝都有一个特点——对权力的渴望和追求。汉武帝和唐太宗都是如此。当然,作为一个非常有成就的皇帝,朱元璋也不例外。虽然你是天子,尊重九五,但在通往权力的道路上,有人拦住了朱元璋,只有一个结局——死亡。
明朝建立,世界稳定后,朱元璋做得很不地道,多次发动大清洁,杀死了那些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英雄。朱元璋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权力。他这样做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淮右布,世界对我来说怎么样?”。本来大家都是一起打世界的穷人。为什么你能当皇帝,但我不能?正是这样一丝怀疑,朱元璋杀死了几乎所有的英雄元勋。
然而,有一个例外——胡唯庸。
胡也是明朝的元勋。他在龙凤元年(公元1355年)投奔了朱元璋。当时,朱元璋只占据了一小块领土,统一了世界,没有碰到门。
正是胡的毫不犹豫的精神赢得了朱元璋的信任。从那以后,朱元璋一天比一天胜利,胡的官职也一步步攀升。明朝成立时,胡已成为正四品(相当于正局级)的太常少卿。
胡卫勇一路繁荣昌盛。在朱元璋第一心腹谋士李善长的推荐下,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成为右丞相。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胡卫勇被任命为左丞相,成为真正“一人以下万人以上”的百官之首。
[img]95578[/img]
(网络图)
胡卫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今安徽)人,与李善长同乡。明朝开国功臣,中书省最后一任总理。胡卫庸案因涉嫌叛乱爆发,后来被朱元璋处死。
到目前为止,每个人都很高兴,但他还没有等到胡卫勇坐在首相的位置上。洪武13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不仅杀了胡卫勇,还牵连了亲友。最后,他杀了3万多人才。
事实上,朱元璋杀死胡并不奇怪。胡从担任右丞相开始,就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从洪武六年担任右丞相,到洪武十三年“胡”案,胡作为宰相,有着巨大的权力。他经常利用自己的权力排除异己,结党营私。更重要的是,有很多大臣演奏的奏折。胡根本没有请求朱元璋私下处理。
这犯了朱元璋的大忌,居然在他眼皮下,抢夺了他的权力,对于权力欲强的朱元璋来说,这是绝对无法忍受的。
然而,朱元璋竟然忍了七年,要知道,别人抢了他的权力,他连半年都忍不住,怎么能忍七年!
@ 官方说法又老了。皇帝被“奸臣”胡维庸蒙蔽了双眼。七年后,在“忠臣”的提醒下,朱元璋突然醒来。哦,原来胡维庸一直在骗我!
当然,这是不可信的。朱元璋是谁?白手起家,经过十多年的奋斗,一代又一代贫农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么厉害的人,你说骗就能骗,说骗就能骗?如果真的那么容易被蒙蔽,皇帝的座位早就被别人抢走了。
权力欲如此强的朱元璋,竟然容忍了胡唯庸的专权七年,他在等待机会,他要做一件大事——废除宰相。
自古以来,皇帝和首相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微妙。首相作为百官之首,类似于今天的国务院总理。虽然他们名义上必须听皇帝的话,但在实践中,这些首相有很多特权,比如“封驳”——皇帝做的不地道,首相拒绝执行;比如制定了诏书-政策,皇帝只需要盖章。
许多懒惰的皇帝很高兴看到有人为他们做了所有的工作。然而,朱元璋绝对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无论这些人是谁,无论他们做什么,无论他们触及权力,他都永远不会轻易原谅。
[img]95579[/img]
朱元璋电视剧人物形象(网络图)
但毕竟宰相这个职位已经存在了几千年,根深蒂固,贸然废除恐怕会引起大臣们的集体反对。@ 朱元璋让这个控制不住自己的胡伟庸,在他的眼皮下收钱、收权、结党营私。直到七年后,朱元璋觉得时机成熟,才一举拿下党羽,废除了宰相。
“胡卫庸案”案发后,为了震慑反对废除宰相的人,朱元璋毫不犹豫地杀害了3万多人,最终压制了反对的声音。
说起来,胡被杀也不算太冤枉他。毕竟他当宰相的时候,性格和道德都不是很好,朱元璋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决定利用他。七年后,他终于采取了行动,杀了胡,顺便废除了宰相。
为了权力,朱元璋可以静静地忍受七年,也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城府之深。
朱元璋为什么几乎杀光了所有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