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李世民执政开始贞观治理 便宜的米价最低!

古代大米价格是社会政治、经济、公共安全和发展前景的风向标。就像今天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一样,它总是影响着皇帝和清朝,以及官员和平民的心。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恐慌。让我们来看看唐朝的大米价格。

在古代计量单位中,一般最小单位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石)。升和斗是最常用的计量单位,因此平头百姓被称为“升斗小民”。自秦汉以来,两者都是十进制,南宋末年一斛改为五斗。今天一斛折合成120斤,一斗等于12斤。但古代的计量很混乱,一时一地都不一样,大概就是这样的数字,上下经常浮动,有时浮动幅度不小。

李世民执政开始贞观治理 便宜的米价最低!

再读一遍杜甫的诗《记昔》:"...记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颉丰富。九州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百余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闻一丝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也就是说,到了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一条丝的价值就是一万文钱。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为了押韵或流畅的表达,杜甫简化了一条丝绸可能卖不到1万元,但上下应该没有太大区别

这里提丝绸的价格是为了比较米饭的价格。唐代,一条丝绸的价格大约相当于一只石斛。如果一只石斛值一万元,那么一场战斗就是一千元。作为唐代宗广德两年(764年),杜甫的《回忆昔》花了1000元买了12公斤大米,这显然超级贵。

回去看看。唐朝前隋朝杨帝大业八年(612年),天下大乱,河北斗米几百元左右,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战乱甫平,民生凋零,洛阳斗米飙升至八九千元。这些都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米价,类似情况也发生在安史之乱之后。《旧唐书·代宗纪》中说:“广德二年九月,自七月大雨未止,京师米斗直一千文。“永泰元年三月,年饥,米斗千钱,各谷皆贵。七月,时久旱,京师米斗1400,他谷也是。与杜甫诗中描述的几乎相同。大历四年八月,自夏四月连雨,至此月,京师米至八百文,五年七月,京师米斗千文。《新唐书·刘晏传》中亦云:“代宗立,时兵后,京师米斗千文。”

李世民执政开始贞观治理 便宜的米价最低!

事实上,唐代的米价曾经很便宜。在《新唐书·魏征传》中:“于是帝即位四年(贞观四年,630年),米斗三钱。是的,是三钱。这个数字在这本书《食物志》中重复:“贞观初,丝一匹易米一斗。四年来,米斗四五钱。《资治通鉴·唐纪》还强调:“贞观元年,关中饥,米斗值丝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是岁(四年)天下大仁,米斗只有三四钱。贞观四年是一条分界线,这一年,经过李世民的休养生息政策,天下大治,再加上风调雨顺,米价降至最低点。不仅在唐代,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米价最低的时候。

从贞观元年米价1000元到贞观四年三五元,但三四年,说明政府只要做好事,总能做到。有句话叫“谷贱伤农”,贞观年间米价这么低,人们怎么看?类似的信息相对较少,但从各种野史笔记中可以看出,朝野对此基本持积极态度。米价低,证明生产力高,亩产高,收获丰收,世界不愁吃。即使农民没有增加收入,对整个社会来说,生活成本更低,生存更容易,这毕竟是一件好事。温饱问题一直是中国最难解决的问题,但相比之下,“饱”比“温”更重要。假如穿不暖,将就一下还能活下来,假如没饭吃,几天就活不下去了。

李世民执政开始贞观治理 便宜的米价最低!

贞观后,武则天前后统治多年,朝廷争权夺利,政治混乱,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后来,李隆基上台,消灭对手,整理内政,逐步发展社会经济。《旧唐书·玄宗纪》云:“开元十三年,时累年丰仁,东都米斗十钱,青齐米斗五钱。东都指洛阳,青州齐州在今天的山东境内。这些地方具有指标意义,可证米价是普遍现象。直到开元二十八年,“频岁丰人,京师米斛不满二百。折合下来,一斗不到二十元。当时没有通货膨胀率,货币(金、银、铜钱等。)也不多。这么低的米价可以证明当时是一个难得的世界。不幸的是,美好的时光总是不长。


李世民执政开始贞观治理 便宜的米价最低!李世民执政开始贞观治理 便宜的米价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