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的热潮已经过去,但有很多事情要说,比如秦王嬴荡的死因。《金陵晚报》几年前发表了一篇题为《骨折能改变历史》的文章《芈月传》中秦王的死因引起争议》。据说嬴荡在地上摔倒,压碎了胫骨。嬴荡的血流不止,他在半夜死了。
[img]73320[/img]
文章还引用了一位医生的话,说虽然小腿骨,即胫骨骨折本身不会威胁生命,但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是致命的。百度百科全书在“绝斌”条目中说,赢得了鼎,折断了膝盖骨死亡。无论是小腿骨还是膝盖骨,简而言之,赢得了骨折的生命!想想看,有很多疑问。
让我们来看看《史记·秦本纪》中嬴荡死因的记载:“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都是大官,王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了。”嬴荡力大无穷,与孟说竞争举鼎时,绝膑死了。
什么是斌?查《说文》没有“斌”字,“骨”部“髌”字下,段玉裁注云:“斌,髌之俗,去膝头骨。”“髌”是正字,“膑”是“髌”字,髌指膝盖骨,绝膑是绝膝盖骨。
此外,裴连的《史记集解》引用了晋末宋初徐光的说法,认为这里的“斌”字“一作脉”并存了死亡的第二个版本——绝脉,即静脉停止。《集解》以徐光失踪的《史记音义》为基础,保留了许多徐光的校勘成果,让后人间接看到当时史记的异文,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
无论是“绝膑”还是“绝脉”,都是由三脚架引起的。我们必须谈谈这个三脚架。《史记·甘茂传》说“武王到周中风”。胡三省在《资治通鉴》的注释中推测,既然到了周,就必然举过“九鼎”。
[img]73321[/img]
根据《史记·赵世家》和《秦武王与孟说龙文赤鼎,绝膑而死》的说法,嬴荡举龙文赤鼎,据说龙文赤鼎是九鼎之一。不用说,据说禹建夏之后,用天下九牧贡献的铜铸造,象征着世界和至高无上的王权。
当然,从清末到现代,也有学者怀疑九鼎来源的真伪。比如崔述在《考试信录》中说,禹在位时间不长,没有时间建九鼎,可能是齐或少康建的。胡适认为九鼎是一个神话。顾杰刚认为九鼎可能建于周朝。
王国维说:“古代的事物,传说和历史事实是混合的。历史事实不可避免地是命中注定的,就像传说一样,传说往往是历史事实,两者不容易区分,世界各国也是一样的。”在没有可靠证据的前提下,可以怀疑古代历史,特别是古代历史,但完全否认是不可取的。
如果嬴荡举九鼎之一,那么根据《战国策》和《史记》的记载,秦惠王时曾兴师到周以求九鼎,有云“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九万人挽之”,即使是夸张的话,也说明九鼎极其重要。
[img]73322[/img]
回到嬴荡举鼎后的身体反应,《史记》说他死于绝膑。徐光和裴奇提出了另一种观点,那就是死于绝脉。《资治通鉴》也持此说:“秦武王好用力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都是大官。八月,王和孟说他们死于绝脉。胡三省对“绝脉”做了注释:“脉者,系络脏腑,其血理分布在支体之间,人举重而力不胜,故脉绝而死。这个解释挺合理的。
事实上,汉代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以杨雄和王充为代表。杨雄的《法言》说“君子绝德,反派绝力”。关于绝力,杨雄说:“秦悼武,乌获,任鄙扛鼎斗牛,非绝力邪?”扛鼎斗牛都要有惊人的力量。东晋李轨注释说“这些都是多力举重,崩中而死”,“崩中而死”就是“绝脉而死”。
揭露秦武王嬴荡的死因:不是因为鼎骨折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