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父亲的名字叫异人,秦昭王时期被派到赵国做人质。秦昭王原立太子去世后,将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安国君有20多个儿子(秦昭王的孙子多得多)。异人在这些儿子中不长也不年轻,离赵国都城邯郸很远。秦昭王和安国君几乎忘记了他。原来,王室公子到其他国家做人质是信誉的保证,这意味着这个国家不与那个国家作战。然而,秦国一直被称为“虎狼之国”,从不讲信义(事实上,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因此,秦国仍然攻打赵国。这样,异人在赵国的生活也很艰难,不仅怕被杀,生活费也不够,生活也很艰难。吕不韦是个大商人,他看见异人后,以为这是个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于是,吕不韦在说服异人后,帮他到咸阳游说。这时,安国君最爱华阳夫人,而华阳夫人没有儿子,经吕不韦晓以利益,华阳夫人就把异人收到了自己的名下。华阳夫人是楚国人,从此这个异人改名子楚。不久,子楚被确定为安国君的继承人。在赵国都城邯郸,吕不韦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妾,他是赵国人,人们称她为赵姬。看到后,子楚请吕不韦把这个女人送给他。吕不韦本来不愿意,但转念一想,自己为子楚破了很多家产,还有什么不能放弃的呢?于是赵姬成了子楚的妻子。赵姬嫁给子楚十二个月后,生了一个儿子,叫郑,秦王室叫嬴姓,叫嬴政。嬴政被子楚后来成为秦王,立为王子。继承王位后,他统一了全国,称之为始皇帝。这就是著名的秦始皇。
有一种说法,赵姬嫁给子楚后怀孕了,嬴政应该是吕不韦的儿子,从而认定庄襄王很懦弱。真的是这样吗?
子楚其人懂事理
其实子楚这个人是个很聪明的人。或者在赵国做人质的时候,吕不韦觉得自己是个奇货,经营好了以后可以获得不可估量的利润,于是主动去拜访。吕不韦说:“我可以光大你的门庭。子楚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再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我的门庭要等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子楚听了,立刻明白了吕不韦的意思,拉着吕不韦坐在一起深谈。大家都说懂人一点就通了,此时的子楚就是这样一个懂人。吕不韦是个大商人,很有钱,但是那个时代的商人有钱却没有社会地位,这就是子楚让吕不韦先光大自己的原因。但当吕不韦说自己的门庭要等到子楚的门庭光大后才能光大时,他立刻明白了这意味着什么。这不是一个很清楚的人能理解的道理吗?不仅如此,当吕不韦说出他的计划时,子楚立即表示:“如果你的计划实现了,我愿意和你分享秦国的土地。"这一承诺,就是用利益把吕不韦捆绑起来,让他坚定不移地去做。
吕不韦拿着钱去咸阳游说的时候,给子楚留了钱,让他在邯郸和客人诸侯交朋友。这个时候,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子楚独立进行的,没有人教他。如果子楚是个傻子,窝囊废,那应该是个笑话。他有可能在诸侯中“越来越大”吗?
[img]121051[/img]
公元前257年,也就是子楚的爷爷秦昭王50年,秦国派将军进攻邯郸,赵国想杀死人质子楚。紧急情况下,子楚和吕不韦拿出大量金子贿赂邯郸守城官员,子楚逃到秦军大营,然后顺利回国。秦昭王56年(前251年)去世,王子安国君继位为秦王,子楚被确定为王子。如果子楚是个懦弱懦弱的人,安国君还会让他继续做继承人吗?只有华阳夫人得宠,不能保住子楚继承人的位置,要知道,子楚有二十多个兄弟,他不是唯一的继承人。
赵姬的母子从邯郸逃到被确定为王子,又在邯郸生活了六年。在此期间,子楚娶了妻子,生了儿子,但他立即立嬴政为王子,这可以证明他从未想过嬴政不是他的儿子。不仅是他,整个皇室也应该这么想。后来,皇室怀疑嬴政的生活经历,但这是庄襄王死后的事。原因是贵族之间的利益竞争与庄襄王无关。赵姬的种种不轨行为,也是子楚死后的事,假如庄襄王能活得更长,这种事还有可能发生吗?
秦庄襄王很有作为
继位后,安国君为孝文王,正式即位三天后死亡,子楚继位,庄襄王。
庄襄王即位第一年做了三件事。一是大赦,表彰先王功臣,优待宗族家属,对人民施恩。前两项是新王登基的“例行公事”,没什么好说的。但不是每个皇帝都能做到最后两件事,尤其是对待人民。如果他的儿子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也能对人民给予恩惠,秦朝怎么会这么快灭亡?二是东周君与诸侯图谋反秦,秦襄王派吕不韦去讨伐,兼并了东周的土地,却没有切断周朝的祭祀。这一点也很有政治家的行为风格,兼并土地得到实际利益,保留祭祀不给别人留下口实。三是派蒙叛进攻韩国,韩国献出了成皋、巩县的土地,秦国开始设立三川县。这一点意义重大,意味着秦国统一全国剑指东海无障碍;同时也说明六国灭亡已经进入倒计时。
第二年(前248年),秦庄襄王派蒙叛攻打赵国,攻打太原。第二年,王迅攻下上党,开始设立太原县。第三年,蒙叛攻打魏国,攻打高都县,蒙叛也攻占赵国37个城市。
换句话说,这一切都是吕不韦所做的,对吧?应该说,吕不韦在这方面发挥了作用,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作用。至少调动军队的兵符不能掌握在他手中。秦国是子楚,不是吕不韦。吕不韦只是一个辅助政治家。例如,李斯提出了焚烧书籍的建议。为什么人们把它算在秦始皇头上?这件事的主要责任是李斯而不是秦始皇吗?
为什么子楚会给人一种窝囊不作为的印象
这应该有两个原因。
一是秦庄襄王在位时间太短,前后两位君王的功绩太大,以至于他就像月亮旁边的星星,光线被完全遮挡。
秦庄襄王在位第三年去世。他死前,秦国又输了。他没有时间充分展示自己的报复,也留下了一个糟糕的结局,给他的棺材结论留下了阴影。在他之前,秦国有一个非常有成就的君主,那就是秦昭王。秦昭王在位56年。在他的统治期间,他扩大了数千英里的土地。六国不敢单独或联合主动向秦国派兵。周朝的传国宝器九鼎运入秦国,这意味着周朝已经正式灭亡。庄襄王的继任者是他的儿子,也就是著名的秦始皇。夹在这两个人中间只有三年的时间。被记住很好。很难让人想到他有多少成就。
第二个原因是吕不韦和儿子嬴政。
吕不韦、赵姬、嬴政的关系给了人们太多的想象,也就是说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其实研究历史把重点放在这上面真的很无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皇帝嬴政。焚书坑儒得罪了世界上所有的学者,实施暴政失去了世界上所有人的心。然而,他的成就在整个封建社会中是无与伦比的。后人讨厌他,想骂他,不知道怎么发泄愤怒。他说他是吕不韦的儿子,比骂人是“小娘养的”严重一百倍。只是这样一来,原来叫子楚,后来是秦庄襄王的人。
然而,作为一代秦王,子楚可以在秦国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有所作为,不浪费一生。
被忽视的秦庄襄王:在秦国统一进程中承前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