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史记》称张骞通西域为“凿空”(开辟道路,包括开拓)。然而,事实上,中国与中亚和西亚的经济文化交流早在“丝绸之路”开通前多年就开始了。周穆王西游西王母就是其中之一。
[img]73207[/img]
网络配图
西周第五代君主周穆王,姓姬,名满。据史书记载,他在位时,曾制定刑典,重振朝纲。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说:“周穆王时,犬戎势力强大,阻碍了周朝与西北许多方国部落的交往。周穆王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并将一批犬戎部落迁至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这就开辟了通往大西北的道路,开启了周人与西北友好联系的新篇章。周穆王还东攻徐戎,在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会合诸侯,可以说是西周颇有成就的国王。
西晋初年,祁县(治所在河南省祁县)人不允许(人名,不是丕字)盗发战国时期魏王的陵墓,包括《穆天子传》(以下简称《穆传》,穆天子指周穆王)。这本书主要记载,13年后(约公元前989年),周穆王率领七萃之士(7位杰出人才),从陕西潼关以东的桃林塞中选出赤姬、盗李、华流、绿耳等八骏。,由著名的皇家造父驾驶,伯瑶为导游,从宗周(镐京)出发,穿过漳水,经过河宗、燕然之山、乐都、积石山、昆仑之丘、群玉山等。故事与西王母共进晚宴。往返行程约25000英里,持续了两年。
穆王旅游的出发点宗周,古文献多指镐京(今西安西南),但有学者指出,这应该指洛邑(今河南洛阳)。渡过漳水后,第一个重要的居住地是河宗的居住地。穆王曾在这里举行祭河仪式(当地位于内蒙古河套以北),然后向西折叠,沿着黄河上升。他的旅程包括燕然山(当地位于今蒙古杭爱山)和乐都(今青海省)、积石山(目前青海、甘肃交界处)、昆仑之丘(可能是巴颜喀拉山)、根据《穆传》,群玉山(今甘肃祁连山,产玉)西王母之邦在群玉山以西3000英里,大约在今天的帕米尔地区。建伯赞、金辉等教授认为,西王母国“在今天的新疆和田以东或塔里木盆地,是春秋时期西王母方国的部落居所”。
[img]73208[/img]
网络配图
《穆传》改变了《山海经》中西王母的“怪物”形象,将她描绘为一位优雅、平和、善于歌舞的女王。后代文人继续美化甚至神化她,成为所谓的“王母娘娘”。而且我们可以把西王母理解为部落女首领。穆王得见西王母,受到隆重接待,互赠礼物,互相交朋友,宴饮唱和,以至于“乐而忘归”。临别前,穆王在瑶池设宴回归西王母。之后,穆王又登上山顶,手里种了一棵槐树,以示友谊,并在山顶上写了“西王母之山”五字。@ 穆王一行顺黑水(锡尔河)而返,向北2000英里到达西北大旷原,从天山北路东回伊犁河。
周穆王最西的地方是赤乌氏。赤乌氏的祖先与周宗室同出。可见,关中移民此时已到达葱岭(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西部山脉的旧总称)。在《穆传》中,春山、葱是一音之转)。赤乌所在的叶尔羌河(塔里木河正源,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部)上游,既是西王母部落散居的地方,也是生产玉石的地方。因此,周穆王购买了大量玉石,乘坐玉石版的三乘(车),携带玉石万石,并将其运回海关。
[img]73209[/img]
网络配图
每次周穆王到处送给部落酋长丝绸、铜器、贝币,部落酋长送给他大量的马、牛、羊和(俗称糜子)酒。《穆传》中记载了他在异国他乡的所见所闻。因此,一些学者建议将《穆传》视为“最早记录中原与西域交流的史诗”。根据穆王西巡的故事,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推断,中西之间有一条通商之路。当时,玉石来自西方,这就是一个例子。也有学者认为,“周穆王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第一个游历西方的国王,也是第一个了解西方风土人情的人。我认为这些观点是建立起来的。
李商隐有一首诗:“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不重来?”表达了西王母对周穆王的思念。
第一位访问西域的皇帝:周穆王看到了西方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