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周穆王是如何教导下属为官的,这是历史上最有效的治国方式?

周穆王,姓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第一,享受105岁,可能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第二,第一次访问西域,他去西域会见西王母,比著名的汉张钱通西域早近一千年;第三,制定了3000个惩罚,包括墨水、斌、宫殿、大开放,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刑法文献;第四,武术,曾西征,俘虏他们的五个大王。通过联合楚国的力量,东征徐国平息了徐偃王的叛乱。东征徐国,通过联合楚国的力量,平息了徐燕王的叛乱。其强大的国力达到了周朝的顶峰;第五,它的故事代代相传,甚至被后代编成神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神话的皇帝之一。

如果我们揭开周穆王的神秘面纱,我们会发现他实际上是历史上治理国家最有效的皇帝之一,他的成就并不逊色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尤其体现在他的就业上。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教导下属当官的。

作为君王,周穆王有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大儒荀子有句名言:“君者舟也,普通人也有水,水能载舟,水能覆舟。后人唐太宗以此为口头禅,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周穆王执政时的心情比唐太宗好。当他任命君牙为大司徒时,他把自己的心情描述为“心中的烦恼和危险,如果他跳虎尾,涉及春冰”。翻译成白话是“我心中的烦恼和恐惧就像踩着虎尾,走在春天的冰上”,这是极其危险的。他“中夜兴高采烈,思考避免胡言乱语”,这被解释为“即使你在半夜起床,你也应该想办法避免错误”。这与诸葛亮为完成刘备的统一事业而“晚上担心”的说法相似、“睡不安席,吃不甘味”、“尽力而为,死后已”的心情。周穆王把自己对国事的担忧变成了对臣子的鼓励,主要有三点:

[img]124616[/img]

一、“尔身克正,无所畏惧弗正,民心无所畏惧,唯尔中”,这是对臣子本身的要求。翻译成白话是“你自己能正,人民不敢不正;人心没有标准,只考虑你的标准”。俗话说,打铁首先要自己硬,上梁不正下梁歪。周穆王对臣民的要求突出了一个“积极”的词。当官是一个体面的人。如果你不搞歪门邪道,你统治下的人民就不会走上邪恶的道路。当官的标准是人民的标准。周穆王说得多好。现在我们提到“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类似于周穆王提到的“人心没有标准,只考虑你的标准”。现在在我们国家,人们总是讨厌不良的社会氛围。不良社会氛围的根源是什么?根据周穆王的观点,首先应该是“官风”不好,是官场的不良氛围影响了社会氛围,无论是邀请礼物还是帮派,都是由所谓的官场精英首先形成的。

二、当官要注意五个弊端:“五过之瑕:只官,只反,只内,只货,只来。其罪惟均。翻译成白话:“当官有五个缺点需要注意:畏权、报恩怨、奉承内亲、索取贿赂、被要求。官员有这五个缺点,他们的罪与罪犯相同。一是怕权。所谓人不跟官斗,有多少当官判是非不看人下菜盘?历史上包公、海瑞型清官如凤毛麟角,上级有错误,敢揭发的更是少之又少;二是报恩怨。反派当官,一旦成功,假公济私,官报私敌尤其值得防范。即使是现在,也很少有人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私利,官报私敌案件时有发生;第三,奉承内亲。当一个人成为官员时,“一个人 得道,鸡犬升天”,不知有多少三亲六故沾上了光。这样的官员认为人民赋予的权力是他家的权力,这是不可原谅的;第四,要求贿赂。即使是现代也是上到省市干部,下到乡长村长,贪赃枉法的人比比皆是;五是被要求。一旦你成为一名官员,你将不可避免地进入关系网络,或亲戚、朋友、同事或上级和下属要求你,互相利用,做一些不寻常的事情。3000多年前,周穆王在官场提出了五个弊端,认为有这五个弊端的官员犯罪与罪犯相同,并给予了详细的惩罚。令周穆王没想到的是,他提出的五大官场弊病依然存在,泛滥成灾,愈演愈烈。

三、选材要慎重。周穆王说:“谨简是僚,不能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其只吉士...非人其吉,只货其吉,若时,厥官”。什么意思?当你成为一名大员时,你也应该选择人才作为你的下属。在选择材料时,你必须小心:“你应该小心选择你的下属,不要让聪明、奉承的人,也不要让贤惠的士兵。。。如果你不把‘人才’作为亲戚,而是把‘财富’作为亲戚,这将破坏我们的选拔制度。“如果周穆王的意思延伸,就会有一点“问责制”的味道。如果乡长犯了错误,县长是否有用人失察罪?若县长犯罪,省长是否有用人失察罪?治理一个地方,不是一个人治理,而是一个团队治理,上级选拔人才,必须谨慎。令周穆王没想到的是,直到3000年后,用人上还是有“任财为亲”的现象,甚至卖官卖爵,为什么不让人心寒呢?

当然,周穆王是生活在奴隶社会制度下的皇帝,有他的历史局限性。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他对人民的残酷统治。但他的用人观念,为官之道,值得后人借鉴。李商隐有一首诗:“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为什么不回来?“表达了西王母对周穆王的思念。假设周穆王如西王母所期待,三千年后重游中国,不知道这位热爱旅游、爱孩子、完全了解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明君,对今天的官场有何感受?


周穆王是如何教导下属为官的,这是历史上最有效的治国方式?历史上治国最有效的周穆王是如何教导下属为官的?

,,

  • 汉代轶事:刘邦摘下儒生帽子撒尿
  • 刘邦,尤其是早年的刘邦,以不喜欢儒生而闻名。有人戴着儒生的帽子来拜访刘邦,但刘邦摘下帽子撒尿。和儒生说话,经常骂人...

  • 为什么朱元璋的治国不如李世民?出身乞丐鸡肠狗肚
  • 朱元璋出身寒微,放过牛,当过和尚,在元末农民起义中纵横操纵,力挫群雄,终于平定四海,统一宇内。正是朱元璋出身寒微,洞...

  • 宋太宗治国方针的转向:兴文抑武 扩大科举取士
  • 宋代是读书人的天堂。真正彻底开启这扇幸福之门的是大宋王朝的第二个皇帝宋太宗,:文人机会多了、地位高了。 太平兴国二年(...

  • 周穆王:中国历史上把西周推向鼎盛王朝的天子
  • 最近看了《中国文化史500疑案》一书,里面提到了周穆王,顺便提到了《穆天子传》一书。根据这本书和先秦《左传》一书的描述,...

  • 在西周历史上,穆王会见西王母是神话还是历史?
  • 战国魏襄王墓在西晋时期被时人盗掘,有人在墓中发现了一批古简。其中一本记载了西周一个君王西游的故事。这是著名的《穆天子...

  • 西王母国真的存在吗?西王母国在哪里?
  • 历史沿革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在今天的河南省祁县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魏墓,出土了大量的竹简,都是重要的文化经典。荀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