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在今天的河南省祁县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魏墓,出土了大量的竹简,都是重要的文化经典。荀旭、魏恒、舒适等人整理成75本《陵墓书》,通称竹书纪年,其中有《穆天子传》、《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亡》、《穆天子传》等五篇文章,东晋郭璞注本书时,又加入了《周穆王盛姬死事》一篇文章,成为六卷,这是古本。今本是宋人修编的,与古本相比有些残缺。今本是宋人修编的,与古本相比有些残缺。《春秋左氏传》、《竹书纪年》、《史记》中记载了周穆王西游。
虽然《穆天子传》在文字上可能有些夸张,有些神话传说杂入其中,但基本事实应该得到肯定。它对我国地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地理学史上有一席之地,不能抹杀。“西荒有西王母国”“尔雅”云。《山海经》云:“王母之国在西荒。凡得的道教都是朝王母在昆仑之阙。“瑞应图”云:“黄帝时,西王母献白玉环。""贾子修政篇"云:"尧身涉流沙地,封独山,西见王母。”
《易林明夷之萃》云:“吉为尧使,西见王国”。《尚书大传》云:“顺以天德祠尧,西王母献白环五块。”《竹书时代·郭注》云:“穆王西征昆仑丘,西见王母。”还有汉书、晋书、宋书等。在谈到古代历史时,都有“西王母献白玉”的记载,说明西王母国的存在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但混合了更多的神话色彩。
[img]426510[/img]
史料真伪
《穆天子传》出土后,一直被认为是对周穆王西征的真实记载。西晋时期,佐郎郭普是第一个为《穆天子传》作注的人。风一开,不少人根据后世情况释放了三代山川部落,让读者对周穆王的军事生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根据《穆天子传》的记载和笔记本的解释,周穆王曾在陇西征犬,进入河伯之邦,在兰州礼河,观赏昆仑丘,在青海湖头捣山,巡骨千、重黎、巨桩等部落位于武威,会西王母位于张掖南山,休猎疏勒河、北山,流沙位于延海、巴丹吉林沙漠、黄渡济、太行、漳水、沱沱河、雁门山。然后在阴山、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葱岭、中亚驱驰,总行程19万里(周里比现在小),内容极其丰富。
西晋初荀旭在《穆天子传目录》中写道:“古文《穆天子传》的人,太康二年吸郡县民不准(人名)盗古墓所得书,都是竹简素编。以臣旭之前考定的古尺,度其简长二尺四寸,以墨书,一简四十字。在东晋元帝大兴初年,王隐修的《晋书》在《束白传》中提到了这部《穆天子传》七十五卷吸冢竹书。...有五卷《周王游行》,说周穆王游行天下事,今称“穆天子传”。
从这个角度来看,《穆天子传》原名《周王游行》,民间有传本,似乎可以避免伪书的嫌疑。然而,历代许多学者对《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的远游行程持怀疑态度,质疑《穆天子传》的可靠性。清代学者姚际恒是力主《穆天子传》伪书的代表。经考证,他认为《穆天子传》源于《左传》《史记》,多用《山海经》一词,体例类似于日常生活笔记,应该是后人的伪作。
一些疑古派文献学者进一步得出结论,他们是晋人的伪造。法国学者沙湾甚至认为穆天子;不是周穆王,而是秦穆公,所以《穆天子传》和《山海经》一样荒诞,没有历史价值。然而,这起公案并没有结束。今天的学者常征旧题新作,想把《穆天子传》推倒成伪书的成说。原来常征读过洪颐轩的校注本《穆天子传》,却发现书中所有的山川村都可以一一考出。与《水经注》相比,李道元根据《穆天子传》注释了山川的明显痕迹。惊讶之余,他努力学习,逐一排比训练,终于在1977年完成了《穆天子传新注》一书,力证其书不伪,并明确指出:《穆天子传》的人,也是西晋出品的周书,非晋人伪造,非汉人伪文,也是战国时期的人作,这是西周史料的真实文献。
[img]426511[/img]
虽然《穆天子传》中有很多神话传说,对历史资料不可信,但除了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成分外,还有助于了解古代各族的分布、迁徙历史和友好交流,以及先秦时期的中西交通道路和文化交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皇后是一个重要的神话人物。她的形象早已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皇后的桃宴是妇女和儿童都知道的神话故事。在道教神话中,西方皇后是仙女的首领,住在西方的昆仑山。在《竹书时代》中,西方皇后的形象是一个优雅的皇后形象。
西王母国真的存在吗?西王母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