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距沈万三时代已有200多年,沈万三依然名满天下,妇孺皆知,可见沈万三确实是一个轰动一时的人物。你为什么叫他这么奇怪的名字?据董谷《碧里杂存》等资料解释,明初称巨富为“万户”,姓后加“万户”,是当时尊重富人的习惯称法。当时人分五等,说:“奇、畸、郎、官、秀。奇最低,秀最高。称“秀”的人家财产必须在万贯以上,沈氏排名@ 家有亿万资产,故称沈万三秀或沈万三。
由此可见,他的名字是尊称、排名和家庭的合称。传说中的江南首富沈万三让朱元璋垂涎三尺,以至于他造成了一场死亡的灾难,他的家庭破裂了。历史上有许多有趣的传说,他有多富有。
[img]72973[/img]
据《留青日笔记》记载,朱元璋打下江浙后,沈万三和弟弟万四(沈贵)首先在两浙富豪中输粮万担,献白金5200元,以支配费用,“太祖军食,多取资”。然而,贪得无厌的朱元璋不得不“付出所有的钱”,试图消耗他的家庭财富。
据董谷《碧里杂存·沈万三秀》记载,有一次,朱元璋在月朔(也就是初一)日召见他,给他一文钱让他生利。从初二开始,一文取两文,初三取四文,初四取八文,每天翻倍,即按等级增长,以1月为期。沈万三不知就里,欣然接受。哪知回家一算,一月之后,该付给朱元璋的利息是五亿三千六百八十七万九百二文。按,洪武钱每160文重一斤,总共3355万432斤。沈氏虽然有钱,但哪里经得起这样的剥皮?
除了巧取,还有豪夺。有一次,朱元璋召见沈万三,要求他每年“献白金,献金百斤”。他还命令他建造650间走廊和数十名“披甲马军”,并对他的田地产业征收每亩9斗13升的重税。
沈万三大概也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想主动报效保安。明洪武六年(1373)前后,当他得知京城(今南京)要筑城墙时,就主动承担了从洪武门到水西门修建城墙的任务。当时南京城墙全长3.7万一百四十米,合七十四华里多。朱元璋的城市建设计划只造砖一项,涉及一个(工部)、三卫(驻军,相当于军区)、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县,另有三个镇。而且沈万三一人负责的城墙,占整个工程量的三分之一,他是如何用一家之力,如期完成的?没有人知道。
[img]72974[/img]
今天在南京水西门外,有一座赛虹桥,据说是沈万三媳妇建的。据明人记载,沈万三建了几座桥后,非常自豪,在家里炫耀。谁知道媳妇不这么认为,就用私房钱悄悄建了一座桥。这座桥“工巧宏伟”,比公公建的桥要好。人们称之为“赛公桥”——媳妇还是这样。可见沈家真的很厉害。
当沈万三处于事业的巅峰时,他的弟弟沈贵(万四)看到了危机。他写了一首诗,建议他说:“衣食无忧,檀香木和金瓶也可以休息。为什么要花一百年的时间?瓦罐里装满了葡萄酒和木头。”他被要求保持低调,从事耕作和编织,但沈万三没有听从弟弟的话,最终导致了灾难。
沈万三为什么富甲天下?民间有许多有趣的传说。清代著名文人楚人获《坚虎集聚宝盆》载:沈万山年轻时,家境贫寒,有一天,梦见100多人穿着青衣求救。第二天早上,他看到一个渔夫抓住了100多只青蛙,准备剥皮,带到市场上出售。万三想起昨晚的梦,动了同情心,就拿钱买了,放在池里。那天晚上,青蛙们叫了一夜,吵得他睡不着觉。
早上起床后,我准备把它赶走。我看见他们蹲在一个瓦盆周围。他觉得很奇怪,所以他把瓦盆带回家。一天,万山的妻子在盆里洗手,把一个银钗掉进了盆里。出乎意料的是,银钗变成了两个或四个。过了一会儿,它已经满了一个盆,数不清。然后试试金银。从那以后,沈万山开始富裕起来。
[img]72975[/img]
张岱的《明纪史阙》也有同样的记载。不同的是,朱元璋要求大赦后,沈万山交出聚宝盆,埋在城下。
@ 还有很多神话般的传说,比如乌鸦石、马蹄金,不一而足。《云蕉馆纪谈》记:“沈万山,苏州吴县人也。家贫无产,以渔为生。饭后一天,洗碗,碗突然掉进水里。因为调情,不知道碗在哪里,但感觉左右前后,累累如石弹,就是尽取之。知者说:这乌鸦石也是,一枚可得钱几万。因以富。或者:夏天仰卧渔船,看到北斗翻身,便以布盛之,得一勺。天亮时,一位老人带着七个人挑罗担七条而至,谓:汝为我守之。言止忽不见。启视,都是马蹄金,为了致富。”
这些传说都很有意思,既体现了民间财富的幻想,又体现了人们对沈万山暴富的迷茫,所以当然不是沈万山财富的根源。 为什么富甲天下?
朱元璋整理了沈万三:在不低调的皇帝面前炫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