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是乱世。
乱世的特点之一就是家庭感情淡薄。
“千年共枕”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夫妻情深。但在三国中,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有人不把它当回事。
大人物刘备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这句话后来成了很多想做大事的英雄的名言。刘备丧偶后,为了政治需要,立即娶了孙太太。孙太太走了,为了和益州利益集团搞好关系,马上娶了吴太太。像灯笼一样换老婆和换衣服没什么区别。
[img]66992[/img]
小人物刘安为了招待逃亡的刘备,杀了妻子当肉。刘备吃了,辞职了才知道。后来,刘备告诉曹操。曹操不认为刘安杀妻子很残忍。相反,他给了刘安很多钱,让他再娶一个妻子,并呼吁人们“向刘安学习好榜样”。
父慈子孝是传统社会的伦理,此时也受到了破坏。曹操统一了北方,强迫汉献帝封魏公,然后封魏王,就是拒绝废除汉献帝自己当皇帝。曹操说,他只想成为周文王,权倾天下,有皇帝的事实,没有皇帝的名字。如果曹操篡汉,他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乱臣贼子,将来会臭一万年。曹丕一定要做这个恶人。曹丕也不傻,篡位后,首先将曹操追封为武帝,明显抹黑爸爸,自己做好人。更不用说真父子了,假父子了。吕布被称为“三姓家奴”。除了他的亲生父亲,他还认出了两个教父。不幸的是,三国第一武将屠杀了两位教父。
刘备的“兄弟如手足”指的是一起打天下的结义兄弟,但兄弟之间不一定。曹丕和曹植为了争夺接班人的地位,打得你死我活。如果曹植没有七步成诗的绝活,他真的会被同胞兄弟杀死。至于袁绍的三个儿子,斗得更厉害了。袁绍的尸骨并不冷,儿子们割据州郡,整天与各自的谋臣和士兵作战。三国各路人马中,袁绍的地盘最大。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输给了曹操。但是,瘦骆驼比马大,曹操吃袁绍还是很难的。袁绍死后,儿子们的内耗给了曹操一个机会。@ 树大根深的袁氏一族,竟然没有幸免。
[img]66993[/img]
诸葛亮是个正面人物,对哥哥诸葛瑾也不太好。诸葛瑾拿着孙权的饭碗,不得不给孙权跑腿,找刘备要荆州。诸葛亮设计了一个计划,把亲大哥玩得团团转。诸葛亮哭着哭着向刘备求助,救了大哥一家的命。刘备假意答应,让诸葛瑾回到关羽的一半地盘。结果关羽根本不把刘备的信当回事,就是靠着不还,差点杀了诸葛瑾。这一切都是由弟弟诸葛亮算计的。
张任和张松兄弟是刘章手下的重要人物。张松为了自己的未来秘密投靠刘备。张肃害怕被牵连,于是向刘章揭露了弟弟张松的阴谋,于是刘章收割了张松。审判和荣誉审判是叔叔和侄子。为了让朋友们脱颖而出,审荣投降曹操,出卖冀州,@ 审配死于曹操之手。叔侄之间没有骨肉之情。
刘备、刘彪和刘章是同一个兄弟。当刘备没有足够的实力时,他总是低声装孙子。一旦积累了一点实力,刘备马上就要踩刘章当叔叔了。刘章的益州被他哥哥无耻地抢走了。
三国家庭的冷漠有很多原因。
@ 三国中的绝大多数人物都是皇帝和将相。这些人都是乱世英雄。英雄往往是自命不凡的人,做大事的人不拘小节,为了成就大事,有时牺牲亲情是不可避免的。刘备早年常常为自己逃命,离开妻子人间蒸发。与张绣战斗时,曹操的儿子去世了,并不难过。失去典韦这样的好保镖,他很难过。相反,像吕布、袁绍这样更关心家庭安全的领导,被认为是不能成为大事的昏庸之主。
[img]66994[/img]
@ 从当时人们的价值观来看,政治利益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面对政治利益,所有的家庭关系都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徐舒投靠刘备,给曹操带来了很多麻烦。曹操软禁了徐舒的母亲,以此威胁徐舒。当徐舒来到曹营时,徐母并没有对徐舒的孝心感到欣慰,而是大骂徐舒不知一般。徐母终于自杀了。显然,在徐母的心中,忠诚大于孝道,也就是说,政治立场远比家庭感情重要。刘安之会毫不犹豫地杀了妻子招待大汉皇叔刘备,恐怕也与此有关。
第三,乱世导致人们缺乏安全感。政治混乱导致各种分裂势力之间的年复一年的战争,人口减少,社会生产不可持续。说起那个时代,我们总想起千里无人烟,白骨累累等等。在这样的时代,生活是困难的。乱世缺乏安全感使自我保护成为生存的主要目标。为了自我保护,张肃之背叛了弟弟。袁绍儿子之间的斗争也是为了自我保护。文化大革命期间,儿子打老子,夫妻互相举报。类似的事情层出不穷,这也与极度恐惧下的自我保护本能有关。
这名男子招待刘备 杀妻子当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