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范仲淹:我用经济理念解决了两次危机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至1052年5月20日)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作家。范仲淹小时候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于是改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第一,授予广德军司令参军,迎母归养,改名。后来,他担任兴化县长、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务。他因公正直言而被贬。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聘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政策,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台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佑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前往徐州,与世长辞,享年64岁,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img]58052[/img]

范仲淹政绩突出,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忧后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的节操对后人影响深远。

在人们心目中,范仲淹以作家的形象而闻名。但事实上,范仲淹不仅有文学天赋,而且有经济头脑。他曾利用现代经济手段解决杭州的两次经济危机,表现出非凡的经济才能。

“完全竞争”使谷价下跌

范仲淹主管杭州时,恰逢浙江饥荒。谷价飙升,人们抱怨不断。按照常识,作为一个政府,此时应该用行政手段来平息物价。然而,范仲淹的行为却令人费解。他不仅没有平息物价,还要求小贩将谷价提高到每桶180元;大家都不明白范仲淹的所作所为,但也不敢多问。随着事情的下一步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杭州谷物价格上涨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四面八方。许多外国粮食经销商日夜将谷物运往杭州;市场饱和后,价格自然下跌,让杭州人民安全度过荒年。

[img]58053[/img]

原来这就是范仲淹的聪明之处,他知道少了什么,价格就会高;一旦数量增加,价格就会下跌。@ 在他发出通知要求所有大米供应商以高价出售大米后,来自四面八方的大米供应商纷纷将大米运往杭州出售。市场饱和后,大米价格自然下跌。范仲淹发现的规律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完全竞争”,也被称为“纯粹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障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商品价格完全由市场调整,价格较低;价格较低。范仲淹当然说不出“完全竞争”这个词,但显然他明白这个道理。“拉动内需”让人民自食其力

宋神宗时期,江浙再次发生大饥荒,人民流离失所,到处逃荒。可以合理地说,太守范仲淹应该筹集资金和食物,增加救济,但范仲淹做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目前,他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划船比赛,举行了盛大的仪式,他也每天乘船到河流、湖泊和海洋,观看比赛。在他的组织和倡导下,划船比赛如火如荼。从春天到夏天,河流、湖泊和海洋都很热闹。许多富商信仰佛教。范仲淹召集各寺庙的主持人动员他们修复寺庙。他说:“在灾难和荒凉的一年里,工资很便宜,这有利于项目和土木工程。因此,各地的寺庙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翻新寺庙。看到工价这么便宜,一些大户也开始修粮仓和房子...范仲淹的做法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也有人上了朝廷弹劾范仲淹。

[img]58054[/img]

收到奏折后,朝廷要求范仲淹解释;范仲淹说:“灾难发生的那一年,到处都是流民。为了长远计划,我们必须为灾民找到出路,努力让他们有工作,自己挣钱。这是最好的政策。我提倡和鼓励划船比赛,就是在比赛中使用船,主办比赛的商家会拿出钱造船,造船需要用工,灾民会有工作要做。在比赛中,还需要人工,这样才能为灾民找到另一份工作。我建造土木工程也是如此。许多人的就业问题可以通过工程建设来解决。。。这样,那些没有食物的灾民就有工作要做。他们不能解决吃饭的问题吗?”

范仲淹的做法,用现代经济学来概括,就是“拉动内需”。当时他懂得通过拉动内需的现代经济学理念来救灾,即使是几千年后的今天,也是非常前卫的。


范仲淹:我用经济理念解决了两次危机范仲淹:我用经济理念解决了两次危机

,

  • 欧阳修参加过几次科举?欧阳修的作品有哪些
  • 欧阳修在北宋不仅在文坛还是政坛都是很有声誉的人,欧阳修在北宋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北宋的新文风,可以说欧阳修一生...

  • 另一方面,著名大臣王安石教唆宋神宗[享受世界财富]
  • 在西宁的第一天,宋神宗在与王安石交谈时称赞汉文帝宁愿取消建筑露台的计划,也不愿为世界省钱。王安石应该鼓励神宗以汉文帝...

  • 王安石变法注重风俗习惯的变化:通过多种方式消除奢侈腐败的风俗
  • 宋神宗执政时,宰相王安石力主变法,为后人所熟悉。然而,王安石并没有放弃“改变习俗”,而是认为改变习俗和立法同样重要,即“...

  • 王安石认为宋代的根本问题在顶层:官员队伍不专业
  • 列宁称王安石为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在发动改革之前,王安石担任的职务恰好是三司度支判官,即财务官。当他担任三司度支判官...

  • 揭秘:王安石被皇帝取消状元资格的原因是什么?
  • 考试有时取决于运气,这可能是一句名言,尤其是在著名的学校,有些人很穷,他们的生活错过了,有些人轻轻地参加考试,实际...

  • 王安石对熙宁变法的解读:关键问题在于官员队伍不专业
  • 列宁称王安石为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在发动改革前所担任的职务恰好是三司度支判官,即财政官。当他担任三司度支判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