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初衷是大材成器需要很长时间,后来常用来比喻一个人成功后成名。三国时期,袁绍身边有一个门客,叫崔燕(yǎn),他是大器晚成最早的来源。
[img]54711[/img]
图片来自网络
崔燕从小学习武术,但直到23岁才开始读《论语》、《诗经》和其他书籍。崔燕诚实、直率、有见识。朝廷官员非常尊敬他,甚至曹操也非常尊敬他。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忍,甚至挖出坟墓来摧毁敌人的骨头,所以崔燕说服袁绍命令士兵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的很合理,所以他听了他的建议,并把他封为骑兵队长。
[img]54712[/img]
图片来自网络
崔燕后来跟随曹操,给了曹操很多想法。曹操想把曹植当作继承人,崔燕反对说:“自古以来,规则就是长子。我们怎么能建立一个小儿子呢?这是不可能的!”虽然曹植是崔燕的侄女和女婿,但他并不偏袒。曹操钦佩他的正义。
[img]54713[/img]
图片来自网络
崔燕在人才识别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崔岩有个表弟叫崔林,年轻时没有什么成就和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不过崔琏对这个堂弟还是挺重的,经常对别人说:“这个所谓的大器晚成者,终将远去。“也就是说,能做大事的人往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崔林将来一定会成为大器。后来崔林被重用。首先,他在曹操手下担任主簿、御史中成等官职。后来,他在魏文帝曹丕朝中担任司空,被封为安阳乡侯,成为魏国的重要大臣。
谁是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大器晚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