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悼武王,又称秦武烈王,嬴姓赵,名荡(这个也霸气十足),秦孝公之孙,惠文王之子,是秦国第27位国君,也是历史上第二位秦王。
秦武王的一生相当戏剧性。他短暂一生所建立的所有成就都被他父亲和兄弟的辉煌所掩盖。这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前面有文治武功的父亲惠文王,后面有才华横溢的兄弟赵襄王。这两个人是著名的“大秦四雄”中的两个(四雄:孝公、惠文王、赵襄王、秦始皇)。就这样,武王深深地夹在他们中间,就像两千年后康乾名下的雍正帝一样,他原本的光芒变得暗淡无色,最终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img]51214[/img]
秦武王即位之初,经过祖父父父两代人的艰苦经营,强大的国力为秦武王换来了“武王立、韩、魏、齐、楚、楚”(《史记五秦本纪》)。然而,就在50多年前,秦孝公的求贤令中还写着刺痛秦人的八个字——“诸侯卑秦,丑莫大”。到目前为止,诸侯们不得不竞相崇拜秦王。
秦武王的功绩首先要说的是“平叛”。
公元前316年,蜀国与朱国的矛盾加剧,两国都派出了比秦国更好的使命。出乎意料的是,这一举动引入了狼进入房间。秦惠文王出兵灭蜀吞朱,贬蜀为蜀候国,派陈庄为相国。此后,蜀国正式纳入秦国地图。
公元前311年,也就是惠文王14年,蜀国内部出现了一种情况。“蜀相壮(庄)杀蜀候降”(《史记秦本纪》),非常小。惠文王还没来得急,就死了。这件事落在了继任者秦武王身上。武王必须谨慎处理。蜀国属秦国才六年,民心不稳,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规模叛乱。陈庄兵败被杀,叛乱平息,蜀地恢复平静,危机安全解决。
就在同年,这位20岁的国王出兵讨伐了位于秦国北部的义渠和丹利。武王两年来,“初始宰相、楚里疾、甘茂是左右丞相”是一项非常有远见的政治措施。作为中国第一位成立宰相的君主,武王可能无法想象这一举动会对后人产生什么影响。
事实证明,这一制度影响了中国1600多年的官方制度,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因“胡说八道”才被废除。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意废相。黄梨洲(宗羲)说:“明朝有政治劣势,自高皇帝废宰相以来”(《明夷待访记录》),他把明朝政治混乱的根本原因归咎于废相并非不合理,历史大师钱穆称赞黄梨洲的理论,可见丞相制度对中国政治的影响很大。
[img]51215[/img]
武王的另一项重要武功是为秦国攻打宜阳。
公元前308年,也就是秦武王三年,武王对甘茂说:“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寡人不朽”(《史记》中甘茂的故事》)。同年秋天,武王以甘茂为将军,出兵攻打韩之宜阳。宜阳人多地广,秦军围攻五个月以上。最后,武王四年来,秦军征服宜阳,斩首6万元,获胜的秦军又一路势如破竹,迅速渡过黄河,攻下武隧,并在其筑城。
由于秦军强大的武力,韩襄王此时惊慌失措,迅速派公仲奢华到秦朝,感谢秦王的罪行。宜阳是周都洛邑的西门,两地之间的距离近在咫尺。秦军征服宜阳,使武王终于实现了“通三川、窥周室”的梦想,但他永远不会想到,这次旅行也应该是他“死不恨”的誓言。
[img]51216[/img]
8月,武王率众前往洛阳。在太庙里,武王看到了象征世界的九鼎。“武王有力好戏”,他决定和自己的力士竞争。就在300年前,楚国的一位国王曾经问过周朝九鼎的重量,但他被王孙满的“在德不在鼎,虽然周德衰落,命运没有改变”吓坏了。这位国王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到目前为止,秦武王想举起这个世界的象征,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秦武王和孟说龙文赤鼎,绝膑而死”(《史记赵世家》),或者是鼎重,或者是武王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或者是“周德不衰,神器不可动”,但唯一的事实是,武王无后,立同父异母弟嬴姬为王,这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
纵观武王的一生,虽然他的功劳不如前后两位国王,但他绝不是一个无能的人。至少,作为秦国的掌舵人,他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牢记祖先的遗志。虽然他早逝,但秦国的国力始终处于上升状态。正如贾毅在《过秦论》中所说,“孝公即未,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
揭秘秦武王嬴荡,虽然举鼎死亡 但绝不是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