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著名军事将领多隆阿于1817年12月20日出生于齐齐哈尔。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多隆阿喜欢跳刀和枪,特别擅长骑马和射击。他16岁时参军,在先锋营工作。
[img]50402[/img]
图片来自网络
1853年,太平天国派林凤祥、李开芳等人北伐,多隆阿与胜保直隶一带抗击太平军,最终歼灭太平天国北伐军主力,俘虏林凤祥。
1855年,多隆阿将军率领军队南下奔赴湖北,在黄州击败太平军。后来,他和湘军将军李续宾一起围攻九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湖北和江西的一系列战斗中,多隆阿成为了让太平军害怕的清朝将军。
1857年,太平天国著名将领陈玉成率领军队进入湖北,占领黄梅,试图阻止湘军从湖北进入安徽和江西。多隆阿和鲍超在黄腊山与陈玉成作战,最终将太平军的势力赶出湖北。
1858年,多隆阿、鲍超、李续宾等人进入安徽,将太平军的势力逼出太湖流域,抵达安庆城下,围困安庆。后来,太平军著名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在三河镇歼灭了李续宾,使多隆阿不得不退出安庆。出乎意料的是,陈玉成和李秀成随之而来。多隆阿和鲍超不得不反击,最终击败了太平军。
整顿兵马后,多隆阿再次面对太湖,与陈玉成交战,将陈玉成部赶出太湖。此时,曾国藩率军围困安庆。为了解决安庆的围攻,太平天国派陈玉成第二次西征。在安庆战争中,陈玉成再次败北,使安徽北部全部落入清军之手。
1862年,多隆阿奉命进入陕西平定回民起义。首先,属于太平军的陈德才与多隆阿作战。经过柳林沟、荆子关等地的战斗,他打破了陈德才的主力军。1864年5月18日,多隆阿将军在与蓝大顺起义军作战后受重伤死亡。
多隆阿平回
多隆阿平回是陕西、陈德才等部残余太平军和回民起义的战斗,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军事行动。
[img]50403[/img]
图片来自网络
多隆阿在安庆战役中击败陈玉成后,开始拒绝与曾国藩的湘军合作。在安庆战役中,多隆阿做出了最大的贡献,但在奖励时,曾国权把一些成就放在了自己的头上,所以曾国权的奖励高于多隆阿。多隆阿对此非常不满。当朝廷下令时,他被派往陕西平息回族起义。
多隆阿到陕西,主要针对两支力量。一支是太平军陈德才的力量,另一支是从四川进入陕西的蓝大顺的力量。陈德才是第一个与多隆阿作战的人。两军在柳林沟、荆子关等地作战。多隆阿取得了许多成就。
此时,朝廷命令多隆阿取代胜利,负责陕西的战斗。多隆阿认为,回族势头正在蓬勃发展,应该采取稳定的战斗方式。在派遣部分军队确保粮草运输的同时,他实施了投降战略,从根本上瓦解了回族的战斗意志。
1863年,回民起义保卫了同州。多隆阿率领军队赶赴同州,解除了同州之围,击败了数千名回民起义军,然后发动了大规模反击,回民起义节败退。
回族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将军队集中在咸阳地区。经过一如既往的战略,多隆阿赢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在清除了陕西的叛军后,多隆阿决定从陕西进入甘肃,继续清除剩余的农民起义力量。
但在这个时候,蓝大顺的起义军控制了他,所以他决定先打败蓝大顺。这场战斗也是多隆阿平的最后一场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多隆阿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他很生气,亲自上阵指挥战斗。结果,他把头集中在起义军的流弹上,死于重伤。
多隆阿 曾国藩
在晚清的历史上,多隆阿和曾国藩的关系比较复杂。有史书称多隆阿隶属于湘军,有地称楚军。但事实上,多隆阿和曾国藩并没有太多的友谊。最后,他们分道扬镳。
[img]50404[/img]
图片来自网络
首先,让我们来介绍一下曾国藩的湘军。太平天国的起义军横跨东南,几乎占据了一半的国家,打败了原本不可或缺的满清铁骑。此时,清政府要想保持统治地位,就必须依靠汉人的力量。因此,曾国藩的湘军应运而生。从一开始,曾国藩就决心把湘军打造成一支能超越满洲八旗的军事力量,与太平军抗衡。
顾名思义,湘军是一支以湖南人为主的战斗部队。而且多隆阿不是湖南汉人,他是满族人,出生在黑龙江。刚入伍参军时,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效力,所以多隆阿原本属于八旗正统军队。之后多隆阿转投都兴阿,并在都兴阿度假后,接替了他的位置。多隆阿属于胡林翼指挥,在南下平定太平天国起义的战斗中。在此期间,曾国藩的湘军正好加入了镇压起义军的行列。就军阶而言,曾国藩自然高于多隆阿,为协调作战,曾有一段时间,多隆阿属于湘军指挥。所以多隆阿、曾国藩的关系,应该说是上下级比较准确。
安庆战役后,胡林翼去世,多隆阿与曾国藩的湘军关系恶化。原因是在安庆战役中,多隆阿是贡献最大的一个。在表演战功时,曾国藩的弟弟曾国权抓住了他的功劳。在谈论功行奖励时,曾国权得到的奖励远高于多隆阿。这让多隆阿非常不满,从此不再继续与湘军合作。此时,朝廷下令让多隆阿到陕西平定回民起义。从那时起,多隆阿离开了陕西,多隆阿和曾国藩之间不再有交集。
多隆阿平回:多隆阿将军一生中最后一次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