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开明宰相王安石:鼓励儿媳与儿子离婚

宰相王安石是个开明的人,看儿子和儿媳真的活不下去了,就不同意他们离婚。俗话说,宁拆庙也不破婚。然而,在古代,有这样一个人积极鼓励儿媳与儿子离婚。该说了,不是他脑子里有水,就是另有企图。哎哟,乖乖,别往那里想。人是顶一的好人。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北宋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

[img]35821[/img]

王安石,字介甫,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作家和改革家。他从小就努力学习,记忆力很强。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如果他不一辈子都致力于政治改革,他可能早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哈哈。他这个人,特别喜欢读书,即使做地方官,也坚持不懈。在担任常州太守期间,除了处理政务外,他的业余时间是阅读。此外,他不属于水过地皮干的类型。他读过的所有书都应该反复仔细研究和思考。

因为他经常思考问题,@ 苏日的表情特别严肃,很少露出笑容。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了他的表情。

有一天,宴会在单位举行。就在演员们表演滑稽戏的时候,王安石突然笑了。因此,下属官员给了演员一个沉重的奖励,并称赞你的表演可以让太守露出罕见的微笑,这真的很罕见,应该重新奖励,应该重新奖励!但也有人不相信王安石的笑容是演员的功劳。平日里有比这次表演更可笑的事情,也没见过太守笑。为了证明,那个人事后找机会问王安石,你为什么那天在宴会上笑?王安石回答说,哦,当时我突然意识到《周易》中的“咸”、“常”两卦的道理,我觉得这是有收获的,结果一开心,就不自觉地笑了出来。

王安石勤于思考,是一名非常务实的国家干部。虽然他不苟言笑,但他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底层人民的疾苦,大胆改革,做了很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深受人民喜爱。@ 他在任期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不仅如此,他还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简单的生活,不从流腐败,不像其他干部有混乱的桃色新闻。就这样,他在处理家务方面也令人羡慕。

[img]35822[/img]

但说王安石的次子为人低调,要么太注重名利,要么有点小心眼。结婚后,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据说这是延续王家香火的好事,但他却“以貌不类己,百计欲杀,悸死。“看,这不是什么都没发生吗?他儿子长得不像自己,怀疑妻子有外遇。你这个失败者的母亲和别人私通,给我戴绿帽子吗?他经常拿孩子说话,结果你猜怎么着,活生生地把一个好孩子吓死了。本来孩子走了,老婆心里就够不舒服了,他还是每个人都停下来,天天吵架,把媳妇弄得筋疲力尽。

王安石不是一个糊涂的父母。不管怎样,儿子是自己的亲戚,媳妇毕竟是外姓。由他去?哪能呢?他同情儿媳的经历,这个混球儿,也不想想,一个孩子的家庭,还没有发育好,能看出什么样的样子吗?再说了。谁规定谁生孩子一定要长得和爸爸一模一样,即使是遗传的,也不会有变异。如果再这样下去,也许还会带上媳妇的命。

[img]35823[/img]

经过慎重考虑,王安石决定让儿媳逃离苦海,与儿子离婚。但他认为,这张纸很容易写,那么儿媳的名声就会毁了。一旦走出这扇门,外面的人会怎么看她,哦,一个贤惠的儿媳怎么能被她丈夫的家人休息呢,也许是什么样的女人。咳嗽,吐沫星子也能淹死她,更别说再婚了。假如受我性格和社会地位的影响,把她当成干女儿,就不会有口舌之非。当然,王安石在任何方面都很有名。认出干女儿,即使万事大吉。不久,他为儿媳找到了一个结婚的好家庭。

在古代,特别是在社会氛围破坏的北宋,学者们过着“和平与娱乐”的生活。王安石不仅干净,而且同情儿媳婚姻生活的不幸,鼓励他离婚,嫁给别人,开始新的生活,真的很有价值。


开明宰相王安石:鼓励儿媳与儿子离婚开明宰相王安石:鼓励儿媳与儿子离婚

,,

  • 历史上秦少游的妻子是谁?他与苏小妹有何关系
  • 说起秦少游妻子,大多都会想到苏小妹。事实上,秦少游妻子另有其人,并非是机智聪明三难新郎的苏小妹。记录秦少游家谱的书籍...

  • 北宋宰相苏辙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苏辙
  •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

  •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多近视 欧阳修与纪晓岚也在其列
  • 据《中华遗产》记载:曾经有好事者根据史料,列出了一串古代近视文化名人:有战国时期法学家韩非子,有唐代大诗人韩愈和白居...

  • 苏洵简介 北宋时期著名的三苏之一苏琏资料介绍
  • 苏迅简介:苏迅(1009年5月22日至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作家,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

  • 宋仁宗:历史上最宽仁的皇帝之一却也难过美人关
  • 说起中国古代的明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这样的皇帝一定会是热门的选项。而宋仁宗,...

  • 为什么苏轼要求从[天堂]杭州到贫困山区工作?
  • 作为一名“地师级”领导,他愿意在贫穷落后的地区工作,与那里的人民同甘共苦,经常挖野菜充饥。。。这样一个好的干部不是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