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范蠡、文种等人的帮助下,勾践摧毁了吴国,一雪前耻,自己也成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勾践他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幸福,@ 范蠡、文种等人在帮助勾践复国后,也经历了“兔死狗煮”的结局。简单地说,范蠡知道勾践是人,自己先溜走了。而文种,选择留在勾践身边,最后却被勾践杀死。那为什么勾践要杀文种呢?文种之死到底是谁的错?
[img]32129[/img]
在讨论文种之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上面提到的兔死狗烹饪是什么意思。所谓兔死狗烹饪,大意是兔子死了,猎狗就被烹饪了。后来经常用来比喻统治者杀英雄的行为。
文种,生年不明,死于公元前472年,春秋末期著名战略家,越王勾践谋臣。文种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做出了巨大贡献。灭吴后,范蠡退休了,给文种留下了一封信,劝他逃跑。看完文种后,他生病了。
[img]32130[/img]
正如前面提到的,文种看到范蠡临走前给自己留下的信,就以自己身体生病为由不上朝。于是有人说文种要造反作乱,勾践听信。公元前472年,勾践召见文种,勾践说:“七术之策,今用三已破强吴。第四,还在子所,愿以余术为孤前王于地下谋吴前人。给文种一把剑,让它自裁。此前,这把剑刚刚结束了伍子胥的生命,恐怕上面的冤魂还在!而且现在这把剑赫然出现在文字面前,其意义不言而喻。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文种终于把剑挥向自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到目前为止,勾践身边最有效的谋臣文种已经死在他手里。
至于勾践为什么要杀文种,大概有两个原因吧!
[img]32131[/img]
首先,作为君主,他们总是害怕开国功臣,害怕自己“功高盖主”。勾践也不例外。复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一个接一个地根除周围的谋臣,防患于未然。
其次,勾践和文种的思想已经偏离。复国后,勾践成为一代霸主,觊觎更多,想继续称霸整个中原地区。文种提倡休养和恢复生产。一个是想称霸的雄主,另一个是雄主身边最有效的谋臣。如何才能成为和谐的君臣?
以上两个因素,加上一个恶棍煽风点火,文种之死是不可避免的。恐怕在死之前,文种仍然不能相信他尊敬的君主把屠刀挥到了自己身上。所谓狡猾的兔子死了,走狗烹饪也是如此。
揭露为什么越王勾践一定要杀害谋臣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