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常开玩笑说,夫妻本来就是同林鸟,大灾难临头各飞。元朝至正22年(公元1362年)的中秋节,对于后来大明朝开国的功臣徐达来说,很难过,妻子要“飞”了。
那一年,徐达是江南枭雄朱元璋手下的得力干将。当时,朱元璋已经占领南京,拥有数十万精兵。北方的元朝已经摇摇欲坠。这是英雄立功立业的时候,是30岁的徐达,风华正茂,屡建战功。爱情是挡不住的。今年春天,徐达在朱元璋的后花园里,遇见了二十一岁的谢闻莺。就像所有英雄美女剧本的爱情片一样,他们一见钟情,闪电般热恋。两个月后,朱元璋结婚了。在当时的南京城,这是世人眼中天作之合的幸福婚姻。
[img]26535[/img]
婚后,徐达被命令领兵,留下谢文英在南京做家务。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谢文英的父亲谢再兴遭到反抗,实际上在前线叛变。这个消息可以说是晴天霹雳:根据朱元璋的军事法律,如果一个人犯罪,整个家庭都会坐下来。谢家的门着火了,徐家的夫妇自然会受苦。
当然,对于徐达来说,也有一种不受影响的方法——与妻子划清界限。此外,徐达是朱元璋的将军,朱元璋也说:只要徐达主动与妻子谢文英离婚,他就可以免除责任。谢文英没有立即逮捕“罪犯的女儿”。这意味着很清楚:领导者给你机会取决于你的表现。
徐达知道这个道理,谢闻莺也知道。
谢闻莺知道这个道理,二话没说收拾东西回娘家,走前留言:离婚!徐达知道这个道理,二话没说就离开了军队,从前线回到了南京。在朱元璋眼里,徐达是一个听话诚实的人,他从来没有说过朱元璋想做什么。但这次徐达说“不”。那是公元1364年8月14日,回到南京的徐达拒绝了朋友们的劝说,宁愿坐着也不愿和妻子离婚,反复跑到谢闻莺家。一天去五次,全吃闭门汤。谢闻莺只让丫鬟发消息:离开吧。
[img]26536[/img]
吃闭门汤的徐达很固执。谢闻莺不见了,一个接一个地跑,闭门汤吃得更多,只是第二天呆在谢家门口,标准的军事姿势站着,从早到晚一动不动。在此期间,朱元璋没有耐心,为了完全打破徐达的想法,也派人到谢家抓人。
当我到达谢家门口时,徐达站在那里杀气腾腾。谁上前就砍谁。对于这位战无不胜的军神,谁敢碰霉头,来了几群人,都吓跑了。就这样等到晚上。谢家的门终于开了,或者丫鬟出来了。还没来得及说话,徐达就迅速上前,把一盒东西交给了丫鬟。不到多久,门又开了,是一个泪流满面的女人谢闻莺出现在徐达面前。
那盒东西,是月饼,那一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直到二十二年。
那天晚上,在明月之下,一切都是寂静的,这对受苦的夫妇手牵手,携手进去。在那个团聚的夜晚,依偎在永不放弃的温暖中,等待着未知的命运。
[img]26537[/img]
那个中秋节终于平安地过去了。听了亲信的报道后,朱元璋再也没有为徐达难过。这个案子像一阵风一样轻轻地抹去了。后来,徐达北伐,驱逐元廷,帮助朱元璋统一世界,开创明朝。建国后,他在武将中排名第一。
明朝也不例外。后来,许多明朝的开国元勋崩溃了,清算了。只有徐达,虽然有“蒸鹅案”的嫌疑,但晚年与谢闻莺白头偕老,扬起眉毛。明朝成立后,徐达不止一次地告诉朱元璋,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辞职回家,和妻子在湖上划船。人们不断向朱元璋报告徐达,但朱元璋从未被感动。
原因可能是22年中秋节的场景,就像一块试金石,试出了一个铁骨铮铮、负责任的男人。
徐达为什么在中秋节违抗朱元璋的肝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