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英雄被自己的人劝死了!揭示谁最希望文天祥死!

然而,状元首相文天祥被俘的消息此时已传遍江南。他从未死过,这让无数人焦虑不安,坐不住了。他担心文天祥不会死,担心他的投降,从而损害了他与宋朝的贞节。

此时,南宋王朝已被彻底摧毁。“旧中国”的无数官员要么被杀害,要么投降,包括文天祥的弟弟,而人民和原来的低级官僚是“沉默的大多数”。“大多数沉默的人”并不是不爱国,愿意接受外国人的统治,但他们不愿意牺牲自己。这是“肉食者”成为高级官员的问题,但他们也希望其他人为“旧中国”牺牲。如今,整个江南都在看着被俘的文天祥,期待着他早日杀人成仁。也许,他们害怕另一个“李陵”。

是文天祥的老下属和庐陵(今吉安)的同乡王炎午喊出了“沉默的大部分”的声音。王炎午(1252-1324年)是一个爱国的年轻人。文天祥赣州出兵勤王时,王炎午满腔报国热血,参与抗元斗争事业,成为文天祥勤王军的幕僚。然而,他的母亲很快就病了,回到了家乡,并“避免”了文天祥部队失败、牺牲或被俘的机会。

[img]14281[/img]

当时28岁的王炎午听说文天祥护送船将过江西,即作了1800多字的《生祭文丞相文》。王氏抄写了近100份《生祭文》,“字大如掌,揭之高筑”,张贴在赣州、吉安、山毛榉、南昌等沿途驿站、码头的山墙、店墙等醒目场所。还派人到处宣读:“呜呜!大丞相可死...文章邹鲁,科甲郊祁,斯文不朽,可死...为子孝,可死。二十而巍科,四十而将相,功名事业,可死。战义勤王,受命不辱,不负所学,可死。...虽然举事率无所成,但大节也无愧,所欠一死耳……”假如“志消气馁”,“不惜哉”!

@ 文丞相应该死,而且要快死。他只有死了才能明智,生命必须毁灭;忍辱偷生或投降意味着精神死亡。为了保持文天祥的名节,王炎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鼓励文天祥“快死”。曾入狱探望文天祥并为他演奏《胡佳十八拍》的道士王元亮也在探望后“鼓励”文天祥:“我们必须忠于白天的世界,把它送回江南。事实上,王炎午的行为代表了当时江南在元兵铁蹄下“沉默的大部分”的道德要求,因此这篇祭文给当时带来了很大的震动。

王炎午如此大张旗鼓地劝文天祥死去,是有社会心理基础的。中国文化非常重视文人的节气和女性的贞节。进入宋代后,形成了高调的社会文化,但仍有少数人能够有意识地实践。大多数人没有死,而是建议别人牺牲崇高的道德价值。这种高调的道德要求存在于文天祥之前,后来也有了更多的发展。然而,王炎午如此大胆地直接提出,形成对文天祥的道德舆论压力是前所未有的。

文天祥是千古一见的英雄,但身未死,却享受着“生祭文”,传世千古,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有文天祥一人。

有人称赞王炎午的祭文:“感情壮丽,语言精湛,也是祭文中的杰作”。还有人认为:“洗练凝重,气势磅礴,对抗排列的句型使祭文铿锵有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有效地推动了当时形成的爱国主义思想浪潮,也体现了王炎午本人悲壮而热切的忠诚。”

[img]14282[/img]

中国人心中有一种道德崇高下对生活的冷漠,那就是为了俘虏敌人的士人和被玷污的女人,他们都希望以死守节。中国可能善待俘虏的敌人,但不幸被俘或侮辱的人,如果不能迅速被杀,最好及时自杀,以保持士人或女人的贞洁。不管怎样,他们“期待”他们的死亡。投降或屈服意味着随后无尽的诅咒。如果放回来,就和屈服和变节的结果差不多,一生都会在道德歧视中受到屈辱。当然,想要俘虏和被侮辱的女性自杀的人没有牺牲的危险。他们“安全”地观望和审判道德。他们的任务只是表彰女性贞节拱门,传播烈士的英雄事迹。

然而,在道德高调主义的热情和英雄气概下,王炎午的祭文掩盖不了基本生活关怀的冷漠。他不是站在文天祥的人生立场上看文天祥,而是要求文天祥牺牲自己的道德理想,以自己渴望却不做的道德圣人标准。文天祥的生死需要他自己的选择,他的生命权只能由他自己控制;其他人无论使用多少圣洁的理想或标准,都无权要求他人死亡。

实现道德价值,特别是对生命的损害和牺牲,完全是个人的自由意志。@ 王炎午劝死文,是对文天祥生命的不尊重和冷漠,它的出现,不是文化荣耀,而是一种文化悲哀。

[img]14283[/img]

从王炎午写《生祭文丞相文》到文天祥被杀,持续了三年半多。当文天祥在监狱里遭受折磨时,江南故国的人并不担心他的健康,希望文天祥能活更多的时间来拯救南宋,但希望他早死。他一天不死,王炎午的心恐怕不会安定下来。王炎午人的心将永远为文天祥能够按照自己的“理想”,敢于牺牲自己而担忧。

令王炎午失望的是,文天祥没有看到他“善良”的劝说;王炎午也可以安慰的是,他们显然低估了文天祥的节气,没有他们的“监督”,文天祥有勇气和决心杀人。

1282年12月初九,当文天祥终于杀人取义,英勇牺牲节日时。千里之外的王炎午得到死讯后的反应,是悲痛的,也许是更感慨的,其中带着心安的感觉,文天祥的死刑早已被他判定。在前一篇祭文的使命结束后,他又写了一篇《望祭文丞相文》,第一句话是这样的:“丞相既得死,呜呜!我们再来一次。”


英雄被自己的人劝死了!揭示谁最希望文天祥死!英雄被自己的人劝死了!揭示谁最希望文天祥死!

,,,,

  • 历史上秦少游的妻子是谁?他与苏小妹有何关系
  • 说起秦少游妻子,大多都会想到苏小妹。事实上,秦少游妻子另有其人,并非是机智聪明三难新郎的苏小妹。记录秦少游家谱的书籍...

  • 北宋宰相苏辙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苏辙
  •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

  •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多近视 欧阳修与纪晓岚也在其列
  • 据《中华遗产》记载:曾经有好事者根据史料,列出了一串古代近视文化名人:有战国时期法学家韩非子,有唐代大诗人韩愈和白居...

  • 苏洵简介 北宋时期著名的三苏之一苏琏资料介绍
  • 苏迅简介:苏迅(1009年5月22日至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作家,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

  • 宋仁宗:历史上最宽仁的皇帝之一却也难过美人关
  • 说起中国古代的明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这样的皇帝一定会是热门的选项。而宋仁宗,...

  • 为什么苏轼要求从[天堂]杭州到贫困山区工作?
  • 作为一名“地师级”领导,他愿意在贫穷落后的地区工作,与那里的人民同甘共苦,经常挖野菜充饥。。。这样一个好的干部不是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