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封王在中国历史上至少出现过三次。众所周知,唐朝的李辅国和北宋的童贯;但第一个封王的宦官是北魏的宗爱。
宦官,作为一个残疾人,作为一个宫廷腐败的家庭,身体不完整,灵魂扭曲,没有男女爱的资本,生活中剩下的快乐只不过是吃辣,政治呼风唤雨,所以对金钱和权力有强烈的追求。事实上,宦官依靠为皇室服务的优势,得到一些油和水,也不会伤害整体情况;但一旦触及权力,影响政府,帝国,王朝将遭受灾难。
虽然李辅国封王属于明升暗降,但皇帝和宦官互为水火,揭开了唐代“宦官之祸”的序幕,导致宦官执掌废立,皇权扫地;童贯封王,六贼胡作非为更糟,金人铁骑趁乱冲进来,结果演变成“靖康之乱”与这两个人相比,宗爱封王虽然没有给北魏王朝造成致命创伤,但却在鲜卑拓跋政权政治上引发了一场大地震——他在位仅八个月就毒死了王爵的皇帝拓跋余。
[img]8829[/img]
拓跋余(?—452年),北魏太武帝拓跋韬的儿子,生母为左昭仪的吕氏,鲜卑可博真,在生存的六兄弟中排名最后。延和元年(432年),拓跋涛立长子拓跋晃为太子,太平真君三年(442年),拓跋涛封其他诸子为藩王,其中拓跋余封为吴王。作为宗室的一员,拓跋余年纪小,没有特长,但在太平真君11年(450年)9月皇帝南征刘宋,王子北伐柔然时,他奉命留在首都。此外,没有其他值得称赞的地方。若不是最近发生的太子暴死事件,拓跋余恐怕一辈子都没有王位。
太子拓跋晃之死,罪魁祸首是宦官宗爱。宗爱本来是个不起眼的中常侍,离拓跋韬很近,而且善于钻营取悦,因此深得拓跋韬宠信。正平元年(451年)正月,拓跋韬封宗爱为秦郡公,宗爱地位急剧上升。然而,宗爱毕竟是一个“天性险暴”的人。依靠皇帝的大树“行多违法”(《魏书》),别人敢怒不敢言,但拓跋晃却是“恶之”(《资治通鉴》)。拓跋晃是个聪明人,在监国期间越来越恪尽职守,洞察力细微。此外,他的几个助手和宗爱有一些私人恩怨,这势必与宗爱格格不入。宗爱担心迟早会被王子收拾,干脆恶人先抱怨,借拓跋贵的手除了拓跋晃的左膀右臂,东宫很多官员也被牵连斩首。正平元年(451年)六月,拓跋晃在恐惧中暴力。
拓跋晃早在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就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拓跋军。拓跋军从小聪明敏达,深受祖父拓跋韬的喜爱,被称为“世间皇孙”。拓跋晃死后,拓跋韬非常内疚,追求拓跋晃为景穆太子,并逐渐将关怀和关注转移到拓跋军身上,有立皇孙为接班人的想法。这一点,虽然史料中没有明注,但这绝对是毫无疑问的。首先,在拓跋死后,拓跋涛从未从诸子中选择最好的王子;其次,拓跋涛在将拓跋军封为藩王后后不久立即撤销,仍以“世代皇孙”为待之;第三,拓跋涛将诸子的王爵从一字王削弱为二字王,从而提升了拓跋军无与伦比的地位,拓跋也由吴王改为南安王。这些信号已经被清除,说明拓跋韬有了将来传位拓跋军的想法。
宗爱大概也看到了这一点,以免将来拓跋军即位后报仇,杀心渐起。然而,他要杀的不是拓跋军,而是当代拓跋军皇帝拓跋涛,他准备把王位传给拓跋军。正平二年(452年)二月,宗爱趁拓跋涛睡觉,勒死了他。他为皇帝拥有一个年轻的拓跋,与自己关系一直很好,并根除了政敌。拓跋余登基后,大赦天下,改元永平(或承平),成为北魏第四任皇帝。从一个不起眼的王爷,变成了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拓跋余新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但噩梦却在不知不觉中降临。这场噩梦是由拓跋余的不自信、不作为、后来的乱作为、不掩饰、慢慢酿成的。
[img]8830[/img]
鲜卑拓跋氏虽然属于北方游牧民族,但自武帝拓跋贵致力于汉化以来,立法以长的皇位传承制度早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在拓跋涛的众子中,拓跋余不长,身上也没有闪光点。此外,随着“世代皇孙”的存在,拓跋余一直不自信地坐在龙椅上,甚至坐在针毡上,生怕有一天会被赶下舞台。为了坐稳江山,拓跋余摆出了大手笔,一是“欣赏群下,取悦群众”,二是“为长夜喝酒,声乐不绝”,结果很快就花光了家庭背景,“十月之间,钱空无一人”(魏书)。即使遇到外敌入侵,拓跋余依旧自由宴饮,不同情百姓,造成上下离心,群情怨恨。
此外,为了报答宗爱的成就,拓跋余还“以爱为司马、将军、太师、都督中外军事,领中秘书,封冯一王”(《资治通鉴》),给了宗爱无限的权力。那一年,拓跋韬封宗爱为公,已不妥;如今拓跋余封宗爱为王,更是出格。由此,拓跋余成为第一位封宦官为王的皇帝,宗爱成为第一位封宦官。然而,狼终究是狼,给了狼王爵,给了狼权力,很难不被狼咬,不被狼吃。
宗爱总揽朝政军事大权后,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坐召公卿,权肆日甚”,似乎无冕之皇,很快就让内外的每个人都害怕。大臣们还认为宗爱“必有赵高、阎乐之祸”(魏书),将来肯定会像赵高杀秦二世那样对拓跋余不利。拓跋余也逐渐开始怀疑宗爱,并计划削减宗爱的权力,但行动不够秘密,最终导致了一场致命的灾难。宗爱得知拓跋余要对他动手后,乘拓跋余十月初一夜祭庙,安排几个小黄门杀拓跋余。二月登基,十月丧命,拓跋余在位仅八个月。
[img]8831[/img]
拓跋军即位后,他杀死了宗爱和其他人。不管怎样,他没有成为皇帝的父亲。拓跋晃是景穆皇帝,但他不承认坐了八个月宝座的叔叔拓跋是皇帝。最后,他只是“埋葬皇帝的礼物,死后的隐藏”(魏书)。因为拓跋余登基前是南安王,所以在历史学界被称为南安隐王。根据古代的规律,“不能陷入隐藏,不能显示尸体的国家是隐藏的,不能隐藏,不能隐藏,不能隐藏,不能隐藏,不能隐藏,不能隐藏。”观拓跋在位,死后被废除帝号,被免除上庙号,被隐藏,恰到好处。
北魏太武帝之子拓跋余:历史上第一个封宦官为王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