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三国中被误解的人物,大家最多说曹操、司马懿、魏延、鲁肃,但其中一个被描述为「阿斗」刘禅,在影视剧中,在许多后人的文件中,阿斗被塑造成胖傻的弱智形象,讽刺他的名言和名词「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这些都把刘禅刻画成了懦弱、无为、无知的人物。
[img]426428[/img]
人们说虎父没有狗。作为一代英雄刘备的儿子,刘禅真的那么糟糕吗?事实上,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刘禅确实是一个不公正的人。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刘禅是真是假,「扶不起的阿斗」和乐不思蜀是怎么来的?
帮不起的阿斗说:阿斗不想进步,只会整天玩。即使有诸葛亮等著名大臣的帮助和教导,也无济于事,最终导致江山落入他人手中。蜀汉落入他人手中,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阿斗刘禅吗?蜀国的灭亡是大势所趋,整个三国时期,蜀国的国力最弱。即使刘备和诸葛亮没有死,也不可能改变这个结局。把责任归咎于阿斗有点冤枉。
刘禅虽然比不上刘备的枭雄名,但也不是一个完全懦弱无能的人。刘禅在西元223年登基,在西元263年降魏下台,称帝在位41年。他是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在群雄分离、兵连祸结的动乱年头,没有相当的智慧是不可能执政这么久的。有人把刘禅安全当皇帝归功于诸葛亮。但诸葛亮死于西元234年,他死后,刘禅也是29年的皇帝。
[img]426429[/img]
不仅如此,在北伐的问题上,刘禅的头脑也很清楚,诸葛亮急于北伐,他劝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天又想北征,恐劳神思。」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即停止了北伐,浪费国力、劳动和人民。司马懿率领军队征服辽东公孙渊。刘禅担心蒋婉会犯诸葛亮的老问题。他特别下令警告蒋婉不要轻举妄动。为了防止权臣权力过大,刘禅以费毅为上令和将军,负责政务,以蒋婉为大司马,负责军事,两人的权力交叉约束,但各有侧重。蒋婉死后,刘禅「乃自摄国事」,完全解决了蜀国多年的大权独揽问题「一切都很详细,咸决定丞相」的政局。
至于乐不思蜀,是关于刘禅投降后,魏国将军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蜀中的音乐和歌舞让蜀汉的老臣们想起了亡国的痛苦。他们都掩着眼泪。刘禅很舒服,不难过。司马昭看到后问刘禅,「安乐公想念蜀吗?」刘禅答道,「这儿乐,不思蜀也。」他的老臣齐正闻此言,趁机对他说,「陛下,如果司马昭下次再问同样的事情,你会认真地说,我祖先的坟墓离蜀国很远。我一天都不想念它,所以司马昭可以让陛下回到蜀国。」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到半香,司马昭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刘禅赶紧把齐正教他一遍,司马昭听了说,「嘿,这句话怎么像是齐正说的?」刘禅惊讶地说,「你怎么知道?」司马昭和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诚实忠诚,再也不怀疑他了。刘禅和他的家人也在洛阳安全地死去。
[img]426430[/img]
莎士比亚说,「装傻装好也要靠才华;他必须窥视被他嘲笑的人的心情,了解他们的身份,看到机会;然后,就像窥视眼前每只鸟的野鹰一样,每一个机会都不会放松。这和聪明人的艺术一样困难。」刘禅从小就经历了无数次灾难。他为别人做书童和义子的经历也让刘禅学会了观察自己的话语、观察自己的颜色和忍受。他知道如果他做了什么,他可以做什么。
刘禅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人,他会「大音无声」这种境界演绎到极致的同时,也让他终于避免了杀人的灾难。有人说,乐不思蜀可以说是刘禅最聪明的地方。装傻只是为了保全民族和自己的生命。他说刘禅不是真傻,而是假傻,只是生不逢时。
被世界误解了!阿斗帮不上忙,并不懦弱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