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刘备谈论英雄,刘备的行为,他为什么害怕,上次已经解释了。那么,曹操的行为呢?他为什么要找刘备来谈论英雄呢?一般来说,曹操正在测试刘备是否是英雄,是否忠于自己。
然而,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是不合逻辑的。
1. 没有办法测试刘备是否是英雄。很难确定。
2. 没有办法测试刘备是否忠于曹操。这也很难确定。
3. 刘备装得很害怕。狡猾的曹操真的相信刘备吗?这也很难确定。
也就是说,曹操通过这种测试行为根本得不到确定的结果。尝试等于浪费行为。曹操为什么要做这么无用的工作?
[img]126003[/img]
游戏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1. 我的目的是赢对手,对手的目的也是赢我,
2. 我有一些选择,对手也有一些选择,
3. 我不知道对手会选择哪种策略来对付我。(对手很可能会采取对我最不利的举动。)
4. 我的选择必须符合这个标准:无论对手采取什么行动,它都不会对我构成威胁。我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简而言之,就是“控制”。只要我能控制对手,对手就没有好的选择来对付我。
现在,曹操不可能知道刘备的真实想法。曹操能猜到刘备:
1. 刘备对曹操真的很忠诚,不会反叛。
2. 刘备对曹操的忠诚是假的,毕竟要反叛。
如果是第一种,一切都很容易说,如果是第二种,曹操就会受到威胁。
曹操和刘备在谈论英雄时说:“世界各地的诸侯都是平庸的小人物。为什么要谈论他们呢!只有我们两个人才是英雄。”这是为了赢得刘备,而不是故意威胁他。
当时,曹操和袁绍之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不可避免的。曹操处于弱势地位,绝大多数人都是主要的,而不是主要的战斗。曹操必须赢得更多的人的支持。他与刘备交谈有两个目的:
1. 假如你不背叛我,我们合伙杀了袁绍,世界就是我们两个人。
2. 即使你背叛了我,不和我合作,我们在杀袁绍的问题上还是一样的,世界还是我们两个人的。
只有这样,曹操的谈话才能发挥作用。他给出了相当有吸引力的预期收入。无论刘备选择合作还是背叛,只要袁绍的问题是一致的,那就行了!
@ 曹操以“平分天下”为条件,口头上试图吸引和稳定刘备,而不是一次又一次被误传的“试探”。他什么也做不了。他不是在浪费精力吗?!
假如是试探,那也没必要天天试探。但第二天,他又叫刘备喝酒,只能说明是在拉拢。
然而,刘备心中却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第三天,他就要逃跑了。
曹操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决定:放,还是不放。
谋士们都说这是放虎归山,曹操说没事,都在我的控制之下。
结果曹操让刘备跑了。这个选择没有错。:曹操可以控制刘备,放控制手段,不放控制手段,无论刘备选择什么,都不能威胁曹操。@ 曹操让刘备跑,没有错。
如果不放手,刘备会继续伪装,曹操很难抓住他的把柄。而且,刘备天天和皇帝鬼鬼来鬼去,曹操看着就心烦意乱。
让刘备跑步是件好事。你可以很快看到刘备是什么样的人,并给他一个展示自己原形的机会。结果,刘备一跑出去,就逆转了。他杀了徐州,分开了一边。这时,曹操很容易把他收拾干净。在一场战斗中,他打破了刘备的三兄弟,夺回了徐州。
到目前为止,刘备再次破产,一无所有。他也不在乎兄弟的深情,独自逃跑!张飞去当土匪,关羽投降了曹操。
曹操说欣赏刘备其实很难相信。从曹操的角度来看,刘备没有使用价值。
刘备和曹操一样,都是策略差、武功差、狡猾多端、难以琢磨的人。他们都是管理型人才,不是技术型人才(区别只是刘备比曹操弱)。刘备没有利用价值,想让他做什么!
曹操不喜欢刘备,而是刘备的关羽和张飞。这两个技术人才是最有价值的。有吕布的能力,不像吕布那样反复无常,最有价值。
如果刘备选择合作,曹操会一起利用他们三个。如果刘备选择背叛,曹操会消灭刘备,只使用这两个。无论如何,都有很好的对策。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有前提的。这个条件必须能够“控制”。只要能控制,使用的人就不必怀疑,怀疑的人也可以使用。如果控制不了,不要说怀疑的人,就是不怀疑的人,也可能背叛你!(作者:吴闲云)
注:
不清楚三国中谁是英雄。“英雄”这个词太主观了,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当然,会有不同的意见。你说这是英雄,他说那是英雄。不同的结论是每个人心中不同的标准。
在“煮酒论英雄”中,曹操给出了一个标准:“丈夫英雄,雄心勃勃,腹有良谋,有机会隐藏宇宙,吞吐天地。”这个标准也是模糊的。但我们可以理解,曹操指的是能统一世界的人为英雄。
英雄:曹操说刘备是英雄的意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