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从一个放牛娃爬上皇帝的座位,有其性格因素。知人善用是一方面,心狠手辣是另一方面。凡是开国皇帝,都会有一班能臣良将跟随左右。汉高祖有韩信、张良,朱元璋有常遇春、李善长。在心黑手毒方面,他成为皇帝后逐渐显露出来。自古以来,兔死狗煮,皇帝怕功臣威胁皇位也是人之常情,但做得像朱元璋一样绝对,却没有。
当然,对他自己来说,朱元璋杀死所有英雄可能是最后的手段,而不是他想杀死自己。他真的是为了他的孙子朱云文清理皇帝道路上的障碍。朱允炆天性懦弱,如何驾驭这么多功臣。他的手段是杀人。不幸的是,历史证明他的解决方案反而帮助了朱允炆。控制大臣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互相钳制,不能一家独大,不能杀人。杀死人才后,国家如何得到治理?朱允炆的叔叔朱棣起兵造反时,他周围找不到可靠的人来平叛,祖父种下的恶果只能无奈吞下。
[img]396445' />
除了杀功臣,朱元璋还做了一件事,也很毒。他把这件事写进遗诏,然后被历代明朝皇帝效仿,使后宫成为毒药之地。
洪武三十一年,七十一岁的朱元璋去世,他的遗诏也发布了。这些事情在遗诏中有规定。一是再次确立孙子朱允桢继承皇帝的地位,二是要求各地藩王守卫各自的封地,不得前来奔丧。这篇文章也是为了朱允炆,怕他的叔叔们来了以后生事。如果各行各业的王子到了,情况很可能无法控制。第三条葬礼简单,全国丧葬期从三年到三天。这是对黎民百姓的一件大好事,普通百姓拍手叫好。只有朱元璋还有下半句话。他说后宫的妃子,没有生育者都会被埋葬。也就是说,所有没有孩子的妃子都应该和朱元璋一起埋葬在坟墓里。这种殉难制度是奴隶制的产物,在战国时期就消失了。后来的殉难大多是指定特定妃子的殉难,这种集体大殉难再也没有发生过。
朱元璋开始了历史倒车。他的皇帝和后代纷纷效仿。他死后,埋葬了一大片妃嫔,并上演了一场后宫悲剧。直到明英宗朱祁镇,这一制度才终于被废除。
朱元璋遗诏做了一件大好事 但后宫从此惨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