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大家都不熟悉朱志舒这个名字。如果不是写四川历史,我不知道朱元璋的后代中有这么一朵奇葩。
除了前一章分析的几个原因外,张献忠之所以能轻松夺取四川,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蜀王朱志舒不作为。他宁愿用金钱和美女等待死亡,也不愿为危机付出代价。换句话说,蜀王的财富是迷恋的,埋葬了四川的锦秀河山,也伤害了他自己的生命。
要了解蜀王的细节,首先要检查他的户口,翻翻他的家谱。
众所周知,明朝是朱元璋打下来的。朱元璋是一个超级猛男,身体很好,性欲很强。此外,他吃了“某某肾宝”,一口气生了26个儿子。
朱皇帝的26个儿子,除了一个立为王子,一个死了,其余都被派往全国各地,封为藩王。
儿子多了也是祸。为了防止这些王子滋生谋反之心,确保江山稳定,朱元璋给了他们一颗“定心丸”。:历代藩王的长子可以继承王位,永享世禄。
蜀王朱志舒是朱元璋的十世孙,蜀恭王朱奉泉的长子,万历四十三年(1602年)被封。毫不夸张地说,这家伙出生在一把金钥匙里,一落地就享受荣华富贵。
蜀王从小就不学无术,游手好闲。长大后,他成了一个贪财好色的人。他的风格有点像后来的八旗子弟。他用从四川搜寻的大量民间脂肪和民间膏药,把蜀王府建得像宫殿一样宏伟,在宫殿里养了300多名宫娥彩女和数百名太监。他整天沉迷于酒和颜色,过着当地皇帝的生活。他不在乎四川的军政事务。
[img]394275[/img]
特别可气的是,这家伙爱钱如命,是一个超级守财奴。下面给他贡献,他不拒绝来,收多少。但是让他出钱比杀他还难。他真的很着急,所以他作弊了。他的言行和当今社会的一些流氓差不多:“要钱不要,要命!”
作为四川的藩王,可以算是美差。明朝300年,四川各地的进贡源源不断,加上朝廷的高薪,蜀王简直就是土豪,蜀王府更是金窝银窝。
据研究,蜀王府积累如山的金银财宝,足以武装10万精兵坚守成都3年。但直到张献忠进入四川,蜀王仍然拒绝为军备支付一分钱。
崇祯十七年(1644年)2月,张献忠率领60万军队从湖广攻打四川,一场大灾难即将降临到四川人身上。四川巡视刘志波、华阳知县沈云佐、成都知县吴继善等官员,紧急前往蜀王府,要求蜀王发银放陈粮,招兵买马,加紧备战,确保四川安全。
蜀王还没听完报告就不耐烦了:“时局危急,是你报国的好时机。你在找我干什么?明朝祖制规定,藩王只能监督官员,不能干涉地方政务,更不能养兵,否则会有谋反之嫌。我有多少头敢违背祖制?”
一句话,气得刘之勃差点吐血。为了说服蜀王,他列举了张献忠攻打武昌时,楚王拒绝出钱御敌。结果,张献忠破城后,他被扔进长江淹死。政府里的数百万金银被抢劫。我希望蜀王能理解“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道理,不要成为张献忠猎杀的最后一个藩王。
谁知道呢,蜀王觉得这是在羞辱他,立刻骂了刘之勃。
[img]394276' />
沈云佐和吴继善跪在地上,几乎泪流满面地恳求道:“王爷,你知道,蜀中战争多年,国库已经空无一人。现在只有王府有粮积银。恳求王爷拿出历年储蓄的钱粮,招募民兵,加强防守,保护边境和人民!”
蜀王皮笑肉不笑地回答:“我这里没有钱粮,你应该向朝廷要去!”
吴继善见蜀王如此冷漠,忍不住哭了起来:“四川危在旦夕!”
17年4月底(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推翻明朝,迫使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此时,张献忠已接近重庆,成都危在旦夕。
看到形势越来越紧迫,内江王朱志毅(朱志舒的弟弟)带领大臣们赶到蜀王府,再次要求蜀王发放钱粮,招募义兵防卫全川。没想到蜀王又搬出了“祖制”,还是拒绝付一分钱。
内江王想了想,说:“刚才我和大臣商量,国家不可能一天没有君主。既然皇帝已经殉国了,不如让你监督国家,号令世界,抵御献贼,光复大明!”
蜀王一听,立刻睁大了眼睛:“监国后能称帝吗?”
吴继善接过话茬:“监国后当然可以称帝,历史上早就有先例了。”
[img]394277' />
蜀王笑着说:“这样,我还是可以当监国的。如果你能让我监督国家,我愿意散财救川!”
出乎意料的是,刘之勃来了。刘之勃绰号“陕西骡子”,是直肠,说话从不拐弯。他看到大家都在给蜀王灌“迷魂汤”、上“眼药”,毫不客气地教了众臣一顿。
刘志波说:“虽然先帝死了,但先帝的儿子仍然有幸存者,他们应该继承王位。现在到处都有许多藩王。如果所有的藩王都来监督国家,世界就不会陷入混乱吗?根据大明的法律法规,藩王是谋反灭族的罪行。你想陷入蜀王的不义吗?”
蜀王一听,就气馁了:“既然不能当监国,为什么还要散财?我不干了,你们自己想办法去!”
见蜀王又打退堂鼓,众臣恨得直跺脚。刘之勃摇头叹了口气:“蜀王见死不救,太自私了,他会成为千古罪人!”
四个月后,张献忠攻占成都,蜀王投井自杀。张献忠打开蜀王府银库,在图书馆里拿走数百万金银。川中人得知蜀王死讯后,都骂他死有余辜。
谁是张献忠猎杀的最后一个明代藩王?这个人为什么要钱不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