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诸葛亮死后,蜀国并没有立即被强大的魏国吞并,而是活了30年。
[img]392210[/img]
分析原因,一方面,军师诸葛亮在生前培养和推荐了许多人才。他们大多遵循诸葛亮的遗产,认真负责,使没有诸葛亮的蜀国仍能正常发展;
另一方面,魏国的政治不稳定给了蜀国一个呼吸的巨大机会。35岁的曹睿死于疾病,8岁的曹芳继承王位。魏国内部一片松散的沙子,没有时间向蜀国派兵。
[img]392211[/img]
景元四年(263年)八月,即司马氏傀儡皇帝曹宏在位期间,在局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魏国举兵16万攻打蜀国。
这16万士兵分为三条路。一路上,征西将军邓艾率领3万多名士兵,约束了驻扎在堆里的姜伟的帮助;一路上,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领3万多人,试图切断姜伟的退路;一路上,钟会率领10多万主力,想直接进入汉中,然后直接进入成都。
[img]392212[/img]
魏国的部署可以说是非常机智的。然而,此时的蜀国并没有那么弱。凭借地理优势,三大军长期无法进攻,姜维和邓艾更是难以分割。
这场战斗一直持续到十月,钟会就想着两面包抄先来攻打姜维,大军到来时,被姜维挡在剑阁,姜维和邓艾又是一顿饭。
[img]392213[/img]
这时,邓艾有了一个主意,想带一些人和马走阴平小路,直接袭击成都。因此,当姜维钟陷入僵局时,邓艾带领5000人和马从阴平沿着景谷道东向南前进。
俗话说,用兵贵在于出其不意地攻其不备,邓艾身先士卒,从人迹罕至的小路上连滚带爬直到江油,迫降守将马邈,然后直接取绵竹。
[img]392214[/img]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带领蜀军出去迎战,与儿子战死。邓艾带走绵竹后,成都惊慌失措。虽然有10万兵马,但没有将军作战。
蜀后主刘禅此时已觉得大势已去,十分恐慌,再加上身边一群主降派的劝说,果断投降,就有了之后的乐不思蜀。
[img]392215[/img]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谈谈刘禅的无能。我们认为诸葛亮在阴平安排了1000名守军,这是危险的。如果刘禅不撤退这些士兵,邓艾不可能用5000人攻下阴平。当邓艾刚没有赢得姜伟时,魏军可能会退役!
这个人用5000人灭蜀,还让10万人不战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