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千古,是每个中国人小时候学习的榜样。然而,有这样礼仪标签的人最终被无礼杀害。
曹操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礼贤下士之一。为什么他不能容忍孔融这样一代著名的儒家呢?孔融是如何让曹操杀了他的?
一、说话不逊
建安九年八月,曹操攻下邺城, 为其子曹丕纳袁熙妻甄氏。
孔融听后写信给曹操,“以前有武王伐纣,妲己赐周公,现在有你效仿武王,甄氏赐世子,又是个好故事。”
曹操以为我没听说过这个典故,就问孔融是什么意思。孔融轻轻地回答说:“按照现在的情况,不就是这样吗?”曹操一听到敢情,就转身骂我们父子俩。这根梁结束了。
后来,曹操以“酒可亡国”的名义发布了禁酒令。嗜酒如命的孔融立即辞职。在抱怨之后,他写了一本关于曹操的禁酒书,列出了圣人和圣人为葡萄酒做出贡献的历史和传说,并称赞“葡萄酒已经成为美德很久了!”。
[img]384640' />
尧不喝千钟酒,就不会建立太平治世,孔夫子不喝百杯,就不会成为大圣人...简而言之,酒很好,你不能忍受!然后回家和一群狐狸朋友喝酒,完全不注意禁令。
但是曹操因为“酒可亡国”而禁酒在哪里呢?曹操对酒的痴迷怎么会比孔融少呢?
东汉末年,他们年复一年地战斗。他们节俭,饥饿,白骨暴露在野外。数千英里没有鸡鸣,食物几乎消失了。像酒这样的奢侈品不如省钱。可以说,曹操从政治家的角度做出了利国利民的决定,但孔融不得不摆出一副名士书生的风格来发表高论。
作为当时的名人,孔融是建安七子之首,相当于今天的媒体大V,一言一行足以影响舆论走向。
即使曹操总理能在肚子里撑船,他也经不起孔融一再粗鲁的挑衅。他再也受不了了了。后来,曹操指示习近表演孔融的罪行,最终以“违反天道,败伦乱礼”的罪名杀害了孔融一家。
二、败伦乱礼
败伦乱礼的罪名是怎么来的?孔融所说的最令人震惊的是“亲子无亲论”。
他原话是这么说的,“父亲对儿子有什么亲戚?说到它的本意,真是情欲发耳!儿子对母亲,也复习为?比如寄物瓶里,出去就走!”
父亲有什么值得孝顺的?他只是他暂时欲望的产物。他母亲的善良是什么?就像一件器物暂时存放在瓶子里一样。分离后与瓶子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就是说,今天的意识也足以逆转,更不用说东汉以孝治天下了?
不仅如此,孔融还鄙视圣人。有一天,你衡量艾特·孔融,“你是仲尼不死”。孔融转发了一句话:“你是颜回复生。”不幸的是,被视为奸商的Xi听到了这一波商业互吹,因此被列为五大罪行之一,孔融被视为大逆不道。
然而,孔融真的不忠不孝吗?当然不是。
他从小就接受儒家教育,是正统知识分子的代表,忠诚和孝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后汉书》还记载,孔融十三岁失去父亲时悲伤而毁灭。他必须得到别人的支持才能站起来。村民们都认为他很孝顺。
因此,不忠和不孝只是曹操摆脱孔融的借口。曹操杀死孔融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政治目标的对立。
三、政治对立
孔融“旗帜鲜明地将自己的命运与形同傀儡的汉献帝联系在一起,处处与权倾朝野的曹操作对,造成了家庭死亡的悲剧。”
[img]384641' />
事实上,孔融和曹操之间的关系一开始很好,这是基于他们对汉朝的共同政治立场。然而,不久,曹操“威胁天子让世界”,试图实现王霸的事业。孔融一直是汉朝王权的坚定维护者,他们的政治关系分道扬镳。
因此,真正触及曹操逆鳞的是两件事,让他不得不伤害杀手。
第一,“请准古王畿制”。曹魏政治的第一步是以魏郡为中心,以冀州为基础,寻求封国建制。
孔融说,他应该遵循古代京师的制度。颍川、南阳、陈留、上党三海近郡,不封诸侯。“请准古王畿制”的目的是抑制曹操扩大领土,防止曹操自立为王。曹操要想完成伟大的事业,就必须出去孔融的绊脚石。
第二,“崇国防疏”。刘表不贡献自己的工作,许多行为都是虚伪的。朝鲜有人主张讨伐,但孔融抛出了“崇国防”的论调,说刘表虽然犯了极罪,但考虑到国体和国防力量,还是要隐瞒刘表祭祀天地的事实。
然而,狡猾的曹操怎么会看不出孔融在为刘表开脱,为了保留汉族宗族的诸侯力量来约束他呢?
曹操要想打开王霸的基础,就必须消除豪族的政治障碍。然而,孔融并没有改变名人的派头。阿党比周,刘贬曹,四方信服。在舆论上,曹操的王霸之业构成了巨大威胁。最后,他又直言不讳地说了出来,全家都被杀了!
让梨的孔融终于死于不孝之名?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