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换了33个主人,从嬴非子到秦武王(秦惠文王之子)。
秦武王举鼎而死,也没有儿子,就立了同父异母的弟弟嬴姬做王,就是秦昭襄王。
有人说,如果秦昭襄王能多活20年,那么历史可能会被改写。
秦始皇不再是统一中国的,而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在位56年,是他的统治为秦始皇统一世界奠定了基础。
[img]383804' />
虽然嬴姬在公元前306年继承了王位,但他并不高兴。
当了王君还有什么不开心的?嬴姬知道自己手里根本没有实权。
他的母亲宣太后说,他很年轻,不知道如何处理政府,所以她雇佣了大量的亲戚和宠物大臣来帮助他。说是帮助,事实上,他自己不能说话,也没有自由,无论大小,他的母亲和这些大臣有最终决定权。
嬴姬也知道自己一时打不过老娘,只能等到加冕典礼再夺回权力,现在先忍一段时间。
然而,直到公元前304年,根据秦制,新王嬴姬才举行了加冕典礼。嬴姬仍然没有夺回自己的权力,但她仍然感到巨大的威胁。
[img]383805' />
合理地说,秦昭襄王应该亲自掌管朝政,但在朝廷上,已经颁奖的秦昭襄王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获得实权,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士子和大臣讨好的不是他,而是魏冉、宣太后、公子市和公子悝。在这些人眼里,他似乎是空气,可以忽略不计。连两个储君的公子都不礼貌,更别说其他大臣了,没有一个给他好脸色。
秦昭襄王知道他只是一个傀儡王军。如果他没有被他的母亲提起,他就不可能这么年轻就获得权力。如果他不能胜任这个王位,那么他随时都面临着被两个同胞的兄弟、公子和公子所取代的危险。
在军事方面,他的叔叔魏冉说了算,对群众的影响远远高于他。
[img]383806[/img]
虽然很难咽下这口气,但秦昭襄王也知道他必须忍受,他必须有战略地忍受——以撤退为进步。每次讨论国家大事,秦昭襄王都非常积极。总之,他尽最大努力配合太后、叔叔魏冉的决定,在人前做一个听话的国君。
至于储君的问题,两个弟弟渴望尝试,随时等着冲过来挤自己。他永远不会让他们实现他们的愿望。他必须保护好自己,不要英年早逝,不要让两个弟弟成功。
无奈之后,秦昭襄王继位,前期忍奈甘愿做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