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的诸侯,可以说是以霸主的姿态进入战国时期。据《史记》记载,句践已平吴,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在徐州,向周致敬。周元王使人给句践,命为伯(方伯,诸侯之长)。句践已经去过淮南,以淮上地楚,归吴所侵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部,诸侯毕贺被称为霸王。
[img]383356[/img]
越国早在允常(勾践之父)统治期间就被称为国王。它的领土非常广阔,军事力量也不弱。直到越王无强时期(-前306年),越国还在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中国诸侯)竞争(“强”)。可以说,在综合实力方面,越国不低于燕韩,但为什么越国不在战国七雄之列呢?
@ 越国与中原文明差异较大,因此被排除在外。虽然楚国在春秋时期也自称蛮夷,但楚国的文化深受中原文明的影响,与中原文明融为一体。到战国时期,楚国基本上接受了中原的文明和礼仪,与中国诸侯没有什么不同。但越国核心区位于江南,与中原文明接触较少,融合程度较低。越人仍然保留着断发文身的习俗,他们的语言和文字与中国诸侯相去甚远,而不是一个系统。因此,越国仍被华夏诸侯视为蛮夷,并被排斥在外。
[img]383357' />
此外,越国合并吴国后,不仅没有利用这种情况向北发展,而且“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原吴国合并)”。越国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吸取吴国灭亡的教训。两国的基础都在江南,很难坚守淮北。而且越并吴,又以小国并落大国,其统治也不那么稳定,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来化解吴人的仇恨和反抗。因此,越国不仅没有利用这一趋势向北发展,而且与吴国相比有很大的退缩。因此,越国的环境相对孤立,很少参与中国诸侯的事务,因此不容易被其他诸侯国重视和接受。
@ 越国的衰落和灭亡时间比山东六国早得多。秦和山东六国的时间点集中在前230年到前221年。越国比东方六国落后得多,内乱得多。因此,越国的衰落相对较早。在楚怀王时期,楚国杀死了越王无强(前306年),并尽其所能。越国的灭亡比东方六国早70年或80年,因此越国并没有被挤进战国强国之列。
[img]383358[/img]
越国称霸王,实力不弱于燕韩,为什么不在战国七雄中排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