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绍早年出生在将军门,从小就以“矫捷勇敢,以抑强扶弱而闻名。十几岁的时候,他成了隋朝元德王子(杨迪皇帝长子)的千牛备身(陪伴)。唐国公李渊嫁给了柴绍三个女儿(后来的平阳昭公主)。
此时,农民起义烽火已遍布全国(见隋末农民起义),并逐渐形成李密(见瓦岗农民起义)、窦建德(见窦建德起义)、以杜伏威为首的三支主要农民起义军,分别在河南、河北、山东、江淮地区活动,瓦解隋朝统治,将隋朝统治集团及其军队主力分隔在江都(今江苏扬州)、洛阳、长安三处,全国处于四分五裂状态。一些隋朝贵族和地方官员看到隋朝的总体趋势已经消失,也利用这个机会占领县,建立分裂的政权,称皇帝为皇帝,隋朝的统治已经变得越来越薄,垂死。一些隋朝贵族和地方官员看到隋朝的总体趋势已经消失,也抓住机会占领县,建立分裂的政权,称皇帝为皇帝。隋朝的统治已经消失了,垂死了。在这种情况下,长期以来一直有异志的太原留守李元的父子也开始准备军队。
晋阳起兵十三年(617年)四月,李渊在晋阳起兵,并秘密派人召唤当时还在长安的柴绍夫妇。两人接信后,商议让柴绍立即从长安出发前往晋阳,李夫人留下了自寻出路。柴绍路遇到了从河东出发的李建成和李元吉,说服李建成打消掉草的念头,三人赶到太原。到雀鼠谷时,听说李渊已于5月15日上午宣布起兵,三人互相庆祝,李建成兄弟都称赞柴绍的想法。李渊太原起兵后,于6月建大将军府,授柴绍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之职。7月初五,李渊统甲士3万余晋阳誓师出发,柴绍兼领马军总管。李元军来霍邑时,柴绍先到城下侦察隋守宋老生的布防。回来后,他对所有将军说:“老生有匹夫之勇。如果我的老师来了,他会来打仗,战争会成功。八月初三,李渊计引诱宋老生出城,两路夹击,大败隋军。李渊军攻占霍邑后,沿汾水南下,一路攻城掠地,攻占临汾,平定江郡,柴绍每战都先登城破阵,因功再授右光禄大夫。
15日,李渊军进龙门。九月初,隋将屈突通派桑显和带领数千名士兵乘夜袭击王长谐等军队,王长谐等初战不利。孙华率领精兵渡河援助王长谐,柴绍和史大奈率领轻骑兵从侧面袭击桑显和军,桑显和大败,输回河东。十一月初九,李渊率柴绍及诸将攻克长安,拥代王杨宇即位。右光禄大夫柴绍进,封临汾郡公。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为唐高祖建立了唐朝。左一卫将军柴绍拜。不久,柴绍与秦王李世民参加了统一战争。平薛举的父子(浅水原之战)打破了宋金刚,打败了王世充,俘获了窦建德洛阳和虎牢之战,并取得了许多成就。因此,他被授予霍国公,给予1200个城市,并成为右卫将军。武德六年(623年)四月,吐谷浑入侵芳州(治常芳,今甘肃迭部东南),唐芳州刺史房当树逃往松州(治嘉诚,今四川松潘)。二十一日,吐谷浑军进入扰涛(治美相,今甘肃临潭)、闽(治溢乐,今甘肃岷县)二州。五月初五,柴绍奉命率兵前往救援。15日,吐谷浑及党项侵犯河州(治临夏,今甘肃),唐河州刺史卢士良将其击败。六月,柴绍军进入岷州。柴绍二十九日与吐谷浑作战,被围困在一个山谷里。据高临下,吐谷浑军射击柴绍军,箭如雨,形势危急,唐军士兵失色。柴绍不怕危险,安然而坐,让人弹奏胡琵琶,让二美女翩翩起舞。吐谷浑士卒很奇怪,都放下弓箭聚在一起观看。柴绍见吐谷浑军阵容不整,乘其无备,偷遣精骑绕吐谷浑军,突然袭击,大败吐谷浑军,斩首500多级。八月,吐谷浑属于唐朝。在这场战斗中,柴绍在被围困的情况下,临危不乱,用美人计迷惑吐谷浑军,然后乘其不备派精骑迂回到他身后,突然袭击,最终获胜。
柴绍的妻子平阳公主同年去世。
自武德7年(624年)3月起,突厥军不断入侵唐边。8月12日,秦王李世民率军在五陇坂(今陕西凤翔西)撤退突厥军。为了配合李世民军,柴绍于23日率军在杜阳谷(今陕西林游西北)击败突厥军。
[img]383176' />
柴绍肖像武德八年(625年),突厥军多次南下攻击唐边。10月17日,突厥军入侵泗州(治西都,现青海乐都),柴绍奉命前往救援。武德九年(626年)五月,柴绍(时为平道将军)率军攻打胡人。六月,秦王李世民率部(长安太极宫北正门)发动玄武门之变,伏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夺取皇位继承权。初七,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柴绍拜右卫将军。同年,突厥军仍多次骚扰唐边。4月25日,突厥入侵西会州(治会宁镇,今甘肃靖远),5月11日入侵秦州(治上营,今甘肃天水),同月入侵兰州,6月入侵陇州(治沂源,今陕西陇县),15日入侵渭州(治襄武,今甘肃陇西东南)。面对突厥的不断入侵,柴绍奉命率军出击。7月初三,柴绍在秦州击败突厥,杀死了一名突厥特勒(官名)和1000多名士兵,凯旋而归。八月初八,玄武门事变后,唐高祖李渊退位,初九,李世民为唐太宗。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柴绍实封1200户。
灭梁师都大业十三年二月起,朔方鹰扬郎将梁师都按照朔方郡(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起兵反隋,后称帝,国号梁。唐朝建立后,梁师都依附突厥,经常引起突厥军南下入侵。虽然唐军多次击败梁师都军,但由于突厥的保护,他从未被歼灭。贞观二年(628年),突厥内部斗争,政局混乱,无法继续保护梁师都。唐太宗李世民乘机用信劝他归降,梁师不服。太宗乃命夏州都督长史刘敏、司马刘兰成伺机出击。几次遣轻骑践其禾稼,又使反间计,离间其君臣,梁师都国势逐渐衰落,降唐者接踵而至。梁师都名将李正宝等企图抓获梁师都投唐,事情曝光后,降唐。从此,梁国上下互相猜疑,刘敏等待时机成熟,上表要求出兵。唐太宗即命柴绍与殿中少监薛万均率军攻打梁师都,同时将刘敏等送往屯朔方东城进攻。梁师都把突厥兵带到城下,唐将刘兰成偃旗息鼓,按兵不动,等梁师都晚上退兵时,出兵追击,大败其军。突厥发兵救援梁师都,柴绍军在离朔方数十英里处与之相遇,柴绍军率军奋勇出击,大破突厥军,乘胜包围朔方城。突厥不敢救援,城里吃光了。四月二十六日,梁师都表弟梁洛仁杀梁师都,举城投降。唐朝位于夏州。唐军击灭梁师都,占领朔方重镇,为反击突厥准备了前进基地。柴绍转左卫将军,为华州刺史。
贞观去世三年(629年)11月,突厥军进扰河西,唐太宗命令各路军马反击突厥(唐灭东突厥之战)。并州都督李成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检校幽州都督卫孝杰为恒安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长武道行军总管,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与上述五条道路共同进攻。唐军共计十余万,均受李靖节度,于贞观四年正月出征,最终灭掉东突厥。贞观七年(633年),柴绍加镇军将军,行右骁卫将军,改封桥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柴绍病重,唐太宗亲自探望。不久,柴绍去世,赠荆州都督,死后襄。
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28日,唐太宗命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均为真人大小,柴绍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柴绍和平阳公主生了柴哲威,柴令武。
凌烟阁功臣柴绍的人物简介,柴绍的人生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