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朝的历史上,有两座城市曾被设为国都,一座是朝歌,另一座是泡邑。在周王统治期间,朝歌达到了当时中原最繁荣的城市的顶峰。
[img]383054[/img]
然后问题来了。既然当时朝歌最繁华,肯定很适合作为都城使用。为什么周武王姬发不继续使用,而是要重建丰邑到都城?
关于首都的选择,中国古代有很多模式。最方便、最直接的方法是遵循前朝的首都。例如,明清时期的首都是北平(北京),这节省了迁都或建设城市的麻烦。这种模式的缺点也很明显。首都将有强烈的前朝印记,这很容易让人们怀念前朝,不利于新朝的统治。许多皇帝宁愿迁都或建造城市,姬发属于后者。
[img]383055[/img]
另外一方面,姬发不敢把朝歌设为都城,怕朝歌百姓反抗。在《封神演义》中,纣王被刻画成一个残忍的昏君,姬发灭商是为了顺应天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历史上,姬发与诸侯一起发动叛变,利用纣王刚刚赢得战争,国库空虚,数十万俘虏尚未消化。几十万诸侯联军,再加上俘虏阵前倒戈,才让商军崩溃。如果是全盛时期的商军,姬发就不可能发动叛乱。
[img]383056[/img]
换句话说,当时的纣王还是很受欢迎的,所以朝歌人对商朝虚弱时夺取世界的姬发非常不满。为了平息这种不满,姬发没有选择朝歌作为首都,而是把朝歌交给了纣王的儿子武庚来管理。史书上用“殷遗民欢乐”来形容朝歌人得知这个消息后的心情。
作为前朝皇室,武庚不想一直恢复商朝的荣耀,但姬发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他在朝歌周围建了三座城市,叫做守卫朝歌,实际上防止了武庚的叛乱。姬死后,周成王只有13岁,无法说服公众。吴庚忍不住趁机在朝歌叛乱。然而,在这个时候,周正处于最强大的时期。吴庚的叛乱注定不可能成功。最后,吴庚被杀。所有殷商遗属都被送到洛阳管教,商朝不可能复辟。
商朝之后,为什么不把都城设在最繁华的朝歌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