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北宋诗人刘禹锡的人物简介,刘禹锡的人生事迹

早年生活

刘禹锡,他的祖先是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是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了避安史之乱,父亲刘绪迁居苏州。刘禹锡出生于大历七年(772年)。他的父亲和祖先都是小官僚。他的父亲刘绪曾在江南当官,刘禹锡在那里度过了青春期。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他既聪明又勤奋。在写诗方面,他当时得到了著名诗僧的启迪和指导。

[img]382739' />

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左右,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在士林中享有盛誉。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官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以刘禹锡为掌书记。后来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写了很多表情。贞元十八年(802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朋友,过从密。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顺宗即位。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皮素有改革弊政的志向,此时顺宗信任进入中心。刘禹锡和王叔文相善,他的才华和志向尤其受到叔文器的重视,于是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判处支盐铁案,参与国家财政管理。在此期间,刘禹锡的政治热情极高,与刘宗元一起成为创新集团的核心人物。“二王刘柳”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许多进步措施,但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击下,改革违反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的利益,很快宣布失败。顺宗被迫让位于王子李春,王叔文去世,王丕被贬后死亡,刘禹锡、刘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然后被贬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到江陵,再贬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八人同时被贬为远州司马,历史上被称为“八司马”。刘禹锡和刘宗元于9年12月(815年2月)召回北京。元和11年3月(817年2月),刘禹锡写了《元和11年,从朗州召到北京,戏礼看花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列为连州刺史。
刘禹锡在朗州前后被贬近十年。与此同时,他创作了大量寓言诗,表达了对当代权贵的极大不满,并写了许多赋来表达他不愿沉沦的雄心。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因为他接触了当地的民间歌谣,从中吸收了营养。在此期间,他还写了许多哲学论文,最重要的是三篇与柳宗元《天说》相呼应的《天论》。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他和柳宗元等人奉诏还京。但不久又被贬到更远的广播州当刺史,幸好裴度、柳宗元等人帮忙,改为连州刺史。刘禹锡在连州近五年。因母丧而离开的元和十四年(819年)。刘禹锡在长庆元年(821年)冬季被任命为魁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夏季长庆四年(824年),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宝历二年(826年)被调回洛阳,在东都尚书省工作。前后共历了23年,从第一次被贬到这个时候。刘禹锡任东都尚书,晚年生活大和元年。第二年,任主客郎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出屡遭打击,始终不屈不挠的意志。今后,苏州、汝州、同州的历史。从开成元年(836年)开始,改为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公司东都闲职。会昌元年(841年),校礼部尚书衔加检。世称刘宾客、刘尚书。晚年到洛阳的刘禹锡,与朋友白居易、裴度、韦庄等交游诗,唱歌唱歌,生活悠闲,白居易留下了《刘白唱与集》、《刘白吴洛寄和卷》,与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歌唱和杰作
。此后,他先后担任吉贤殿学士、礼部郎中、苏州刺史、汝州刺官、同州刺史,最后担任太子客人分公司东都。会昌在洛阳生病两年(842年),享年71岁。死后被追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北宋诗人刘禹锡的人物简介,刘禹锡的人生事迹北宋诗人刘禹锡的人物简介,刘禹锡的人生事迹

,,

  • 历史上秦少游的妻子是谁?他与苏小妹有何关系
  • 说起秦少游妻子,大多都会想到苏小妹。事实上,秦少游妻子另有其人,并非是机智聪明三难新郎的苏小妹。记录秦少游家谱的书籍...

  • 北宋宰相苏辙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苏辙
  •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

  •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多近视 欧阳修与纪晓岚也在其列
  • 据《中华遗产》记载:曾经有好事者根据史料,列出了一串古代近视文化名人:有战国时期法学家韩非子,有唐代大诗人韩愈和白居...

  • 苏洵简介 北宋时期著名的三苏之一苏琏资料介绍
  • 苏迅简介:苏迅(1009年5月22日至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作家,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

  • 宋仁宗:历史上最宽仁的皇帝之一却也难过美人关
  • 说起中国古代的明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这样的皇帝一定会是热门的选项。而宋仁宗,...

  • 为什么苏轼要求从[天堂]杭州到贫困山区工作?
  • 作为一名“地师级”领导,他愿意在贫穷落后的地区工作,与那里的人民同甘共苦,经常挖野菜充饥。。。这样一个好的干部不是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