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古代战争史时,我们经常看到以少胜多的例子。有些是3万战胜5万,5万战胜7万,这是可以理解的。例如,许多读者会觉得8万战胜80万的飞水之战太假了。
那么,历史上的战争真的有可能发生这样一个敌人战胜自己的力量十倍吗?
[img]380778[/img]
能的。
我们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士气
就像项羽的巨鹿之战,破釜沉舟;韩信攻赵,背水一战,士气上战胜了对手。士兵们没有退路。项羽输了就饿死,韩信输了就淹死。@ 士兵们士气高昂,战斗力更强。
地形
像拒城坚守、守关的人,都可以利用地利战胜敌人 。秦国的函谷关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屏障,六国永远无法突破。
气候
最著名的是关羽淹没了七支军队。关羽不是消防队,也不是龙王,不可能放那么多水,足以淹死禁军。于禁运气不好,赶上雨季,他又在下游,然后水走低,淹没了于禁军营。
[img]380779' />
以上都是相对次要的因素,以下是极其关键的因素。
心态
例如,三国时期的三场战役(官渡战、赤壁战、夷陵战)都是少胜多的经典案例。他们的共同点是:胜利者是防守者。为什么?进攻士兵会想:如果我死了,我就看不见我的家人;防守士兵会想:如果我不努力工作,我的家人就会死。@ 两者有本质区别,战斗力自然不同。
战略
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是战略的胜利。曹操以正义的名义迎接皇帝。袁绍不知名,先输了。后来,在对待袁绍的粮仓乌巢时,双方的战略也大不相同,这直接导致了袁绍的失败。
阵型
在古代,战争非常注重阵型。一旦阵型混乱,士兵们就找不到长官,自然会感到恐慌。此外,在古代战争中有一面军旗。一旦军旗倒塌或消失,整个军事精神就会完全消失。哪里有心战斗?
综合以上因素,很有可能以更少的胜利赢得更多。古代战争,注意不多,而是本质。如果士兵训练有素,将军一起工作,那么上述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避免。
那么,当我们开始谈论飞水之战时,你认为这个因素可以以更少的方式赢得更多,保卫东晋的家园吗?
古代战争中以少胜多到底是怎么回事?8万人真的能打败80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