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北魏孝文帝为汉化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消灭一个民族?

从公元四世纪末到五世纪初,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在世界范围内,游牧民族开始骚扰、侵略和影响更先进的农业文明。在西方,以日耳曼人为代表的“野蛮人”正在侵蚀罗马帝国;在东方,汉族政权正被五胡分裂撕裂。每次我想到这一点,除了我余生的幸福,我不禁想知道——罗马已经消失了,但为什么古代中国永远存在?

[img]378690' />

不可否认,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有力的推动者,但我们不能忽视英雄对他们的巨大影响,比如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皇帝。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在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之间做出选择。客观地说,中国人对皇帝是否伟大的评价标准大多局限于统一中华,驱逐胡俘,对“文明”本身缺乏相应的思考。

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的伟大主要体现在他们对汉族政权的贡献上。在古代,有一位皇帝的政治成就超越了民族和种族,甚至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可以被称为解决文明冲突的非典型案例。

它是“非典型”,无论何时何地,解决不同文明冲突的主要手段都是暴力。以中国古代为例,中原汉人和周围的伊迪可以说是世仇。两者之间的斗争从未停止过——当中原政权强大时,游牧民族就会异常恭顺。一旦中原动荡,游牧民族,如云、鬼方、犬戎、东胡、匈奴、肃慎、柔然、智勒、羯、地、突厥、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将大规模入侵。双方一直在进行漫长而残酷的拉锯战,任何一方都拒绝被对方同化。

事实上,如果没有北魏孝文帝,古代中国很可能会重蹈罗马帝国的覆辙——被鲜卑、匈奴、柔然等落后民族瓜分,然后建立无数小国。他们将控制汉人的思想,扼杀汉人的政治,阉割中国文化,九州将成为无望的炼狱。鲜卑拓跋部定居中原后,建立了胡汉共治王朝,从一开始就在实施汉化——然而,这种汉化是有限和混乱的,其目的只是为了维护统治。虽然鲜卑统治者会学习四书五经和传统典章,但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文化、服装、语言甚至饮食。他们以鲜卑为荣,刻意区分鲜卑与汉人的区别。

[img]378691' />

直到孝文帝拓跋宏即位,这种情况才能改变。孝文帝的赞扬是他清楚地意识到人为区分带来的危险。他采取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积极迎合,努力学习和接受更先进的中原文明,鼓励胡汉结婚。有人说孝文帝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失败了,他亲自消灭了鲜卑人。但消失的只是“鲜卑”这个名字,鲜卑血脉至今仍在许多中国人体内奔涌。

然而,在谈到孝文帝之前,我们必须从一个女人开始。她是北魏的文明太后冯。十六国时期,包括冯跋建立的北燕在内的四个汉人政权诞生了。冯跋去世后,他的弟弟冯弘继位,他的儿子冯朗被封为广平公,他的女儿是北魏太武帝拓跋韬左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北燕灭亡后,冯朗回到北魏,官到秦、雍州刺史,封辽西郡公。在左昭仪冯氏的照顾下,她的女儿成为文成帝拓跋军的贵人,最终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img]378692' />

北魏和平六年(公元465年),文成帝去世,长子拓跋弘即位,是献文帝。由于拓跋弘即位时年方十二,无法处理朝政,冯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将其架空为傀儡,一手控制朝廷权力。承明元年(公元476年),献文帝突然去世(据说是冯的毒杀)。他只有23岁,5岁的长子拓跋宏即位。他是著名的孝文帝。

不用说,朝政大权再次落在冯手中,以太后的名义继续在朝鲜称霸。在过去的20年里,冯先后出台了建立“班禄”制度、实施均田制度、建立户籍制度等多项改革措施...可以说,这些政策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汉族政权的政治制度,
促进了北魏的繁荣和繁荣,为孝文帝未来的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

[img]378693[/img]

在汉族直祖母的影响下,孝文帝从小就是中国文化的忠实支持者。太和14年10月17日(公元490年),太后冯去世,孝文帝正式接管。面对官员治理混乱、财政困难和外部威胁加剧的困难局面,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 他以“班禄”制度为基础,制定了工资制度,通过向官员支付工资,避免了他们的肆意搜查,以减轻人民的压力,缓解官民之间的矛盾。虽然腐败不会完全消除,但它毕竟让人们的生活更好。然后,他颁布了均田令,根据人口分配归属国家的土地。虽然地主仍然有大量的土地,但下层贫民仍然获得了一定数量的耕地,北魏的农业生产恢复了发展,进一步保障了整个王朝的税收和兵役。

然而,在孝文帝看来,这一切还远远不够。由于朝中反对势力过大,孝文帝决定实施的政策注定无法顺利实施,因此他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的方式。在他的想法中,现有的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位于北方,财产贫瘠,不利于控制中原。如果你能迁都洛阳,你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你可以借此机会学习汉族文化,实施前所未有的改革。

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拓跋宏以“南伐”的名义率领众臣和20万军队南下。由于连绵不断的雨,他在洛阳“停下来”,完成了迁都的伟大事业。俗话说“入乡随俗”,既然来到洛阳,生活方式自然要全面改变。太和18年5月26日(公元494年),孝文帝提倡说汉语,用汉字,禁穿胡服,按照汉书改革量衡,鼓励与汉族通婚,还将新鲜卑微的姓氏改为汉字单姓,如拓跋氏改为元氏,丘目陵改为穆氏,尉迟氏改为尉氏,步鲁狐氏改为陆氏。...@ 孝文帝还按照汉代的典章制度改革制度和法律,尊孔重礼,倡导孝治国。

[img]378694' />

传统汉文化经过元宏的改革,在这个黑暗时期发出了新的耀眼光芒。南朝陈庆之奉命出使北方时,惊讶地发现洛阳礼仪周全,人才济济。就服装而言,中原远胜南方。这一幕不仅加深了南北朝的交流,也为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民族认同和文化基础。通过这次改革,不难发现,如果落后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不主动接受中国文化,他们将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灭亡(如元朝)。如果他们想学习中国文化,他们迟早会成为汉族。事实上,一旦民族通婚和文化认同同同时得到满足,无论什么民族最终都会与脚下的土地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新的汉族。


北魏孝文帝为汉化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消灭一个民族?北魏孝文帝为汉化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消灭一个民族?

,,,

  • 为什么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被妻子气死?孝文帝之死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怎么死的?中国是世界上皇帝最丰富的国家。皇帝与普通人不同。有些人饿死了,有些人吃错了药,有些人被妻...

  • 北魏雄主拓跋焘:饮马长江震天下 最终被宦官杀!
  • 说道少数民族的君主,人们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其实在成吉思汗之前,有一位草原雄主,同样威名赫赫。关于此人...

  • 北魏名士元谢:支持孝文帝 汉化改革中建奇功
  • 元谢(?年至公元508年),字彦和,原名鲜卑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后,他是洛阳人。他是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支持者...

  • 为什么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英年早逝? 孝文帝之死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怎么死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南北朝最有成就的皇帝。执政期间,他整顿官治,致力于汉化,迁都洛阳,南征...

  • 高允,北魏中书侍郎,宁可被杀头也不污蔑别人
  • 北魏太武帝当政期间,司徒崔浩命令领导所有历史学家编造国史。王子的老师、中书侍郎高云也参与了国史的编辑。这些历史学家在...

  • 明君北魏孝文帝死因:因为皇后私下出轨,被活活气死
  • 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皇帝的国家。皇帝多了,死法自然多种多样:有的饿死了,有的吃错药死了,有的被老婆用被子闷死了,更倒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