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绝对是《三国演义》中“忠诚无用”的人物,早期是诸葛亮、周瑜的陪衬,后期是关羽戏弄的对象。荆州之地是曹孙刘三方势力竞争的焦点。对东吴来说,荆州位于长江上流,是其门户的关键。因此,充当荆州镇守之任的将领,都是东吴一时最杰出的人才。那么,“忠诚无用”的鲁肃怎么能接替周瑜守卫荆州呢?在这个关键的地方,他不仅要外抗曹操,还要内防刘备,与虎狼竞争?
[img]378628[/img]
《三国演义》是一部尊重刘抑曹、弱化东吴的小说。东吴被严重边缘化,人才自然被大大削弱。正史记载中的鲁肃当然不同于《三国演义》中描绘的鲁肃形象。
据《吴书》记载:(鲁)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天下将乱,就是学击剑骑射,招少年,给他们衣食,往南山射猎,阴相部勒,讲武术兵。父老咸说:鲁氏世衰,乃生此狂!
虽然鲁肃给人一种儒生的感觉,但汉末三国时期的儒生与明清时期的儒生不同。唐朝以前的儒生都习文武,他们的日常服饰也是佩戴长剑,有一种游侠气质。宋朝以来,儒生不再佩剑,而是手摇纸扇附庸优雅,这也是尚武精神缺失的重要体现。在鲁肃身上,游侠的英雄精神可以体现出来,而不是今天人们想象中那种虚弱的书生形象。
演义中的关羽“单刀赴会”,其实是鲁肃单刀赴会,据裴松之引《吴书》注释《三国志》:(鲁)肃欲与(关)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肃说:今天的事情,宜相开比。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也何敢重欲干命!乃趋就羽。
[img]378629' />
鲁肃不仅勇敢,而且是王佐难得的才华。与孙权的“榻上对”堪比诸葛亮的隆中对。孙权曾对鲁迅说过话...公瑾(周瑜)昔要子敬(鲁肃)来东,致达于孤独、孤独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孟德因获刘聪的势头,张言方率领数十万人步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询所宜,不适先对,到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辞迎之,儿子敬则不可言,劝孤儿赶紧叫公瑾,付任以众,逆而攻之,这两快也是。而且它的决策意图,出张苏远;后来劝我借玄德地,是它的一短,不足以损害它的二长。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所以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邓禹为例。
孙权把鲁肃比作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邓禹,周瑜临终前也给孙权写了字...今天,世界上只有一场活动。是(周)瑜夜以继日地担心,愿至尊先忧,然后幸福。如今,他与曹操为敌,刘备靠近公安,边境密切,人民不附。宜得良将镇抚他。鲁肃智略有足够的责任,乞求代替瑜。
[img]378630' />
鲁肃守卫荆州时,虽然与曹、刘的战争并不大,但其战绩并不突出,但其军事能力无法抹去。《吴书》对鲁肃的评价很高,评论道:(鲁)严格,不玩装饰,内外节俭,不做好事。治理军队整顿,禁令必须执行,虽然在军队里,手不能放下卷。善于交谈,可以是文字,思维宏远,有非凡的明智。周瑜之后,认真地赢得了冠军。
为什么被别人认为忠诚无用的鲁肃能承担起守卫荆州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