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的祖父母以孝道而受到世界的赞扬。从北周到唐朝,三代人都受到了地方政府的赞扬。朱敬潇洒迷人,注重节义。他年轻时以辞职而闻名。他和他的表弟住在一起,没有财产。他与左史江融和左仆射魏元忠交朋友。
咸亨年中(672年),唐高宗李治听到朱敬则的名字,召见他,与他交谈。他非常重视他,将被提拔任用。然而,他被中书舍人李敬玄贬低,只授予环水县尉。
长寿年中,朱敬长时间任右补阙。因为武则天临朝称帝,改唐为周,世界上有很多谣言和异议。到了长寿年,他逐渐平静下来。为了消除起诉密罗织他人的罪行,他上疏说:“我听说李斯当秦总理时,实行了申请无害和商鞅的法律,重视法家理论,限制私人力量,扩大公共权力,杜绝无效成本,减少不急需的官职,珍惜时间,注重功效,积极备战,致力于农业。人多财富后,开始消灭诸侯割据势力,这是挽救弊病的方法。说:严刑重法可用于努力向上时期,机变诡诈可用于攻城野战。世界已经太平了,宽松可以代替严酷,仁厚平和的政策可以滋润人民。但秦朝并非如此,荒淫暴虐更加严重,实施后不再改变,最终到了土崩瓦解的结局。这是一个不懂得灵活的灾难。陆贾和他的叔叔孙通为汉高祖服务。在荥阳和成皋打仗时,他们缺乏食物和工资,精力充沛。他们从来不敢提出建议,提出建议,只是推荐一些狡猾残忍的人。社会一稳定下来,就摆出《诗》《书》,宣传礼制,开辟仁政之道。高帝生气地说:“我是从马上得到世界的,在哪里可以用“诗”“书”?他们回答说:‘能立即得到世界,立即治理世界吗?高帝沉默不语。于是陆贾编了《新语》,叔孙通制定了礼仪,这是懂得灵活的好处。如果高帝谴责这两个人,抛弃诗歌和书籍,盲目地关注攻击城市的野战和杀死敌人的数量,那么道路上充满了功劳,争论功劳,国家甚至不能保留一段时间,哪里有12个皇帝200年?说仁义是圣人暂住的酒店;礼乐是先王留下的旧迹。祭祀祈祷结束后,反刍动物应该被抛弃;酒已经流出,糟粕会丢失。仁义还是这样,更别说那些没有它重要的东西了?武则天看了觉得很好。
[img]376161' />
长安三年(703年),朱敬调任正劝医生,代表宰相。当时,御史医生魏元忠和凤阁舍人张说,他们被张易之兄弟陷害,将受到严厉惩罚。首相们不敢直言不讳。只有朱静抗拒疏浚和申请:“元忠和张说,他们一直是忠诚的,他们头上的罪行是毫无根据的。若这样处以重刑,难道不失天下之望吗?这样两个人就得免死刑了。四年来,他以年老多病辞去宰相职务,批准,调任冬官侍郎,仍兼修国史。张易之、张昌宗曾命画武三思、纳言李乔、凤阁侍郎苏味、夏官侍郎李伟秀、林台少监王绍宗等18人肖像。他们被称为高士图。每次他们拉朱静,他们都会参与其中,朱静都会辞职。高洁守正达到这样的境界。
朱敬任宰相时,总是以用人为先。桂州叛乱,他推荐裴怀古;凤阁舍人缺,他推荐魏知古;右史缺,他推荐张思敬,武则天认为他知人才。
神龙元年(705年),朱敬调出朝廷到郑州任刺史。很快就告老归乡了。第二年(706年),由于侍御史冉祖雍一直与朱敬不和,诬告他与王同娇亲善,贬为卢州刺史。几个月后,当继任者到来时,他就回家了。回到家乡,身边没有淮南一物,只有一匹马,他的子侄都步行回家。朱敬重然诺,善与人交,每救人急难,不求报答。他和表哥同居40多年,财产不分。他很有见识才知人,所有品评他的人,后来都像他评论的那样。
三年(712年)五月,朱敬在家中去世,享年75岁。
唐瑞宗李丹即位,曾对侍臣说:“神龙年以来,李多佐、王同明恢复原官,韦月将、燕钦融都有褒礼。我不知道现在还有谁有冤屈。官部尚书高幽求回答:“原郑州刺史朱敬则,过去在武则天时任正劝医生,主持政事,忠诚义烈,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神龙年时,被宗楚客、冉祖雍等诬陷,贬授卢州刺史。长安年中,他曾对我说:“相王一定要承运受命,我们应该尽力伺候。"到魏庶人篡权干扰朝政,臣于见危赴难,希望有今天的振兴,虽然是武则天造成的,但也离不开朱敬则先开启我的思想。现在陛下龙兴宝位,凶党就杀,但朱敬还是冤九泉。未蒙昭雪。唐瑞宗同意刘幽求,追赠朱敬则秘书监,死后的头衔为元。
朱敬则墓
位于福州仓山区建新镇怀安村桃源山的朱敬则墓。墓地从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约104平方米,二层墓地,封土用红砖砌成,内填黄土。墓牌高0.625米,宽0.38米,上刻楷书:“唐故丞相敬则朱公之墓。光绪庚子立,裔孙仲冬修”。墓前有一对石刻文臣武将,各高2.6米。一对,一高0.70米,长1.06米;一高0.75米,长0.93米。墓砖、石翁仲、石兽均为唐代遗物。据他的后裔说,这座墓是唐末朱敬则七世裔孙朱光从闽迁来的。
唐代朱敬则人物生活简介,朱敬则墓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