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德舆是天水略阳人,后来迁居润州丹徒。他的家庭历史悠久。自十二世祖先秦仆射击安邱公权翼以来,他几代人都是宦官。父亲权皋曾经是安禄山的幕僚。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他决定逃避叛逆的勇敢行为,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权德舆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员家庭,祖德清明,家风雅正。
权德舆从小聪明好学,“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十五岁时,有数百篇文章,开始出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一年(780年),他被授予淮南白痴使韩迁任职,并正式考察了省书郎秘书。同年,他被任命为右金武卫兵曹参军。首先是杜佑淮南水陆运环卫曹,然后是汴东水陆运盐铁祖庸使包吉。
贞元二年(786年),以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为江西观察使李兼判官。
[img]375266[/img]
贞元八年(792年),入朝为太常博士,“朝士以得人相爱”,迁左补阙。当时,关东、淮南、浙江西部20多个州县发生了洪水,摧毁了良田和房屋,冲走了其他人。他立即建议德宗皇帝派有能力的使臣到灾区救济灾民,并提出“给人,不要隐藏在死亡中”的主张,以减少灾区人民的税收。同年七月,司农少卿裴延龄因巧幸依宠,判度支,兼管国家财政收支。针对这种情况,权德舆不顾个人安全,两次上疏唐德宗,义正词严,直言不讳地反对裴延龄的任职,陈述度支要职,个人必须谨慎。
贞元十年(794年),任起居舍人兼知制。后历部外郎、司勋郎中、中书舍人,都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贞元十八年(802年),以中书舍典贡士,后拜礼部侍郎,转兵、户、官三曹侍郎、太子宾客,迁太常卿。在此期间,他大力选拔人才,倡导“育人造士为国之本”。他“举贤类能”。无论门的等级如何,只要有道德,他都会被任命,反对徇私舞弊。他曾经举过三次典士,凡是“举士于公者,言语可信,不用布衣;既不可信,虽然大官势人说话,一不以缀意”。在他的主持下,他发现并创造了许多有用的人才。“前后考第进士和庭所策士,先后是宰相、达官和公相,其余布置在台阁外府,百余人”。
永贞元年(805年)7月,换户部侍郎。
唐宪宗元和(806-820年)初年,历任兵部、官部侍郎,因事改授太子宾客,崇拜兵部侍郎、太常卿等职。
元和五年(810年),权德舆以“陈说策略多中”为由,从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与朝政。他以慷慨为基础。
第二年,李吉甫和李绛被崇拜为首相。他们经常在宪宗面前争论政治事务。此时,权德舆论总是不发表声明,因此受到朝臣的批评,这也引起了宪宗的不满。在元和八年(813年)的第一个月,权德舆论被辞去首相职务,并被任命为礼部的尚书。
立即以检校官部尚书任东留守,拜太常卿,转任刑部尚书。
元和十一年(816年),以校官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使。
元和十三年(818年)8月27日(9月30日),权德舆在入朝途中于汉中洋县纸坊去世,享年60岁。朝廷追左仆射,后名“文”。后人叫权文公。
主要成就
文学
权德舆仕宦显达,以文章为名,是中唐台阁的重要作家。于贞元、元和间执掌文柄,名重一时。刘禹锡、刘宗元等都投文门下,求其品题。性直谅宽恕,蕴含风流,好学不倦。为文“尚气尚理”(“醉说”),主张“体物导志”(“唐故漳州刺史张君集序”)、“有补时”(“崔寅亮集序”)。对“单词或奢侈、理性或底伏”(崔文翰文集序)的衰薄文风不满。《旧唐书权德舆传》说他“于述作特盛”。六经百氏,游泳渐渍,其优雅正是弘博,王侯将相吉当时的名人去世,以铭纪为请者什八九,时人以为宗匠。浑雨、马迅等名将功臣的碑铭、行形都来自他的手笔。史家认为,《两汉辨亡论》谴责张禹、胡光贪图禄位,败坏两汉政治,“大指有补于世”(《新唐书·权德舆传》)。由于他没有经历过重大的政治起伏和生活变化,文章风度优雅,气势恢宏,但缺乏深刻的内涵和创新模式。与他同时代的皇甫坤《诏业》说:“权文公的文字,如朱门大第,气势宏大,廊廊林厩,户户知周,但不能有新规胜概,令人印象深刻。”
它的诗大多是五个字,五个古代和五个法律都很丰富,有很多好东西。张健说,他的诗“文字清深,色彩丰富,言语优雅,情有节”(《答权载之书》)。南宋严羽的《沧浪诗》对他的诗评价很高,被称为大历后值得“深入学习”的作者,并说:“权德舆论的诗,却有一些绝似盛唐的诗...或者像韦苏州和刘长卿。
”
政治
在治理国家方面,权德舆主张德治与法治并用,坚决严惩腐败官员的违法行为。他一直认为“民为邦本”,“世界在于人民的安全,人民在于减税,减税在于经费省”,备受关注。贞元十九年(803年),从春至夏至秋,关中大旱,田园荒芜,民不聊生。而德宗反祈宗庙,祈天地,忙于求雨,滴雨未降。当权德舆论看到这一幕时,他们非常焦虑,大声疾呼。他们再次向德宗建议,下令各县裁留资金,省下的钱物救济灾民,免除当年的租金和往年的负债,让人民重建家园,遗责当时“四方守宦官,锐意上献”,剥削人民的卑鄙行为。
权德舆论人物生活简介的主要成就是什么?